一封让犹太人无地自容的信¶
导语: 在巴以冲突的大背景下,美国共和党前亚太区主席方恩格,在网络上指责中国网友不同情犹太人。有网友给这位自命不凡的犹太裔政客方恩格上了一堂扎扎实实的历史课。随后,方恩格就把自己的评论删除了。这篇难得的好文章,值得我们每位中国人了解。
中国网友写给方恩格的信
尊敬的方恩格先生您好,我看到你对网友的回复后感到无比震惊且愤怒。
你所谓的 “二战期间全世界帮助犹太人,600 万犹太人就不会被杀” 的言论,我很不赞同。我要反驳的是,这不能成为你们屠杀巴勒斯坦人的理由。针对这个言论存在大量的错误,至少在二战期间,正在饱受侵略之苦的中国上海就曾经无条件接纳过 5 万多名犹太族裔。
但是他们报答的方式是什么呢?是勾结日本人,试图在我东北地区建立犹太国家,这便是臭名昭著的 “河豚计划”。遗憾的是计划最终变为泡沫了,他们无比拿手农夫与蛇的故事在中国未能得偿所愿。
比这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两周前,以色列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在上海街头公然于镜头前声称他们所在的位置是法租界。
当然,谈起中国和犹太人的渊源,远不止于如此。早在宋代的时候,大约 1000 年前,犹太人作为流浪民族进入中国,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宋王朝作为中国古代最富庶的王朝之一,他们在这里享受到了足够多的红利。但是在南宋国破家亡后,大量老百姓南逃期间,有一位蒲姓的犹太商人动用私兵大量迫害南宋臣民,将尸首作为投名状送给元军。数十年后,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汉人重新掌握了权力。中国人没有清算犹太人。
后来到了鸦片战争,犹太裔商人沙逊家族为了赚钱向中国倾销鸦片,中国人为此遭受了巨大的创伤,阁下久居亚洲,对此应该并不陌生。
中国人自古以来没有迫害过犹太人,因为中国早在 3000 年前就开始接受道德教化。《尚书》作为中国最早的典籍,成书于公元前 10 世纪,距今刚好 3000 年,那时犹太人应该刚被逐出所谓的应许之地,开启流浪生涯。
阁下若是熟悉你们的过去,你应该清楚,埃及人收留了你们,你们却几次三番背叛埃及人,最后被法老屠杀驱逐;古罗马也收留过你们,甚至设了一个供犹太人群居生活的犹太行省,但你们却趁着国王图拉真东征,国家守备空虚的时候发动叛乱,你们犹太人击败少数守军后,竟然疯狂屠杀平民,甚至剥下受害者的皮肤做衣服,吃他们的肉,用他们的尸体投喂野兽;还有在塞浦路斯、萨拉米斯、利比亚,一共 22 万平民被你们犹太人屠杀。
在平民面前,犹太人是如此丧心病狂,却不料图拉真只回师两个军团就把你们犹太人打回了原形。杀红眼的的罗马军团从美索不达米亚沿着地中海东岸一路杀到埃及,生活在这一带的犹太人几乎苟延残喘所剩无几。
你们犹太人之后又再次发动叛乱,把屠刀对准了基督徒,杀害了大量信仰基督的平民,但很不幸,史上的犹太人遇到了罗马最英明的国王之一哈德良,他征调数十万人对犹太人展开了报复行动。哈德良汲取了图拉真时期的教训,取消了犹太行省,驱散了犹太族群,从此,你们犹太人正式进入了流亡世界的生活。
以及之后在耶路撒冷屠城的提图斯,曾经的第二圣殿,因此只剩下了一座西墙,从那之后,你们的族人日日在此哭泣。
数千年以来,你们遭受无数次屠杀,无数次驱逐,有过无数的民族怜悯过你们,但你们却用无数次的背叛来回报他们。尽管如此,你们始终高傲的认为自己是上等人类,是高人一等的上帝选民。
我好奇的是,你们从不会在以往的教训中认识自己,你们的文化对其他民族有着天然的破坏,天然的丑化,天然的排斥和天然的敌视。但这一切在中国行不通,中国人也有自己的道德观,中国人从不觉得自己是优等民族,同时也从不惧怕任何优越感旺盛的民族。我们中国人有包容心和廉耻心,懂得反思,懂得知恩图报。
约翰 · 拉贝,一位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救过中国人的纳粹党人,每个知道他的中国人都对他感恩不尽。两年前,拉贝的孙子就职的医院缺乏药品,向中国驻德大使馆求助,中国人民第一时间捐钱捐物。
瑞典红十字会的会长,二战期间在集中营救出了 3.5 万人,其中 6000 人是犹太人,后来他被联合国派往耶路撒冷,负责确认新成立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边界问题。仅仅是因为他说了几句公道话,就被你们犹太人连射 6 枪,当场丧命。
还有一个故事,二战期间南斯拉夫救下了一个犹太裔的女孩,50 年后这个女孩曾亲自下令无差别轰炸南斯拉夫,她亲手肢解了这里。多年后她接受采访时被记者问到后不后悔轰炸南斯拉夫时,她的回答是 “No”,她就是美国第一位女国务卿——奥尔布赖特。
1947 年,犹太人坐船来到巴勒斯坦,难民船上写着,“德国人摧毁了我们的家园,希望你们不要摧毁我们的希望”。善良的巴勒斯坦人接纳了你们,你们却说那是你们的应许之地,70 多年来夜以继日的屠杀着收留你们的恩人,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露天监狱。
全世界人民要怎样同情才能让你们满足?中国古代的经典《亡征》里有句话说‘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今天以这篇文章相赠,请君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