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篇 (3) 做出真正能记住内容的读书笔记¶
这一章我们要来谈谈做笔记的部分。
一直以来,很多人就为笔记所困。主要症结点也大多数相同
- 记笔记容易累
- 不知道重点要不要都记
- 重点要记在书上 还是笔记本上
- 笔记散乱在各地,也分为很多种形式,如何收纳整理
- 写的笔记不美观,但做的美观好像也记不住
- 写完笔记过一阵子就忘记
- 书上重点太多要记,很快就累了
所以市面上不止提升读书能力的书很多,关于提升笔记的书也很多。那麽对于笔记这部分,大家真正的问题到底在哪裡呢?
这裡我想要提出一章比较图。我认为真正关键症结点,不在笔记这个主题上。
而是在学习心态上。
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几乎都是被动教育。在学校上课,你不能质疑老师所说,甚至还得预设老师都对的。拼命记住不知道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资讯,甚至还用低效的方式吸收。
而这种学习习惯也被带入读书这件事裡面。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读书很累,是因为在看书时,没有预设自己想对这个领域提出什麽问题,精确的来说,自己在搜寻什麽资讯,甚至更假设书上的资讯全是对的(但看著看著又觉得很怪)。更不要说很多人读书的动作甚至是内心一个字一个字默唸(这又更消耗能量的)。
我们把这段话再仔细细拆,你就会发现读书做笔记本身是几个连续动作
- 将图像在大脑转成声音,声音再转码成能够理解的资讯
- 判断这是不是该被抄下来的资讯
- 手动抄写複制书上的资讯
- 针对书上的资讯,产生心得,再手写一遍
如果我们将读书写笔记这件事,再比喻成将刚洗好的衣服拿进房间整理,收纳成衣柜。
这等于你要将洗衣篮的衣服先抽出一件,如果是衣服,你要把他抖开,再折起来,然后再放进衣服格子裡。接下来,你再抽出一双袜子,把袜子拉平,再两双套起来,再放进衣柜的袜子格子。再接下来,再抽出一件内裤,把内裤翻成正面,对折起来,再放进衣柜的内裤格子裡面。。。好了,我不再继续叙述下去了。
重点是,正常人没有人这样拿一件折一件收一件,这样大概连续四件,可能就没有力气了!
正常人会做的顺序,可能是会先把洗好的衣服先倒出来在床上,先粗分类,先折衣服裤子、再折内裤、接著套袜子。然后再一叠一叠收进衣柜裡面。
为什麽呢?因为这样做很节省力气,也不用弯腰站起来,也不用走来走去,也不用不同动作一直多工切来切去。
回头来看,我们读书记笔记的连续行为看起来自然,实际上
- 将图像在大脑转成声音,声音再转码成能够理解的资讯
- 判断这是不是该被抄下来的资讯
- 手动抄写複制书上的资讯
- 针对书上的资讯,产生心得,再手写一遍
这四件都是不同的事,大脑切来切去非常耗费力气。所以大多数人读完一本书(等于折完一桶综合的新衣服),就没有力气了。
如果你刚刚觉得我的三层筛选法怪、耗工。现在回头看折衣服的例子,你可能会发现,其实这才是比较省力的方法。
因为我一次只要专心做一件事情就好。比如说快速归纳这本是要看的书、不要看的书。只从裡面挑出自己有兴趣的资讯,其馀全扔掉就好。
而我也是因为用这套三层整理法,到最后,我读到的都是自己喜欢且有用的资讯,当然会吃得很开心!
许多人总以为我有一套方法克服吃土的恐惧与负担,事实上我说了我从不吃土!
如何做第一层笔记¶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如何做第一层笔记。
其实第一层笔记与第一层筛书法是差不多的。我基本上是用两种不同的工具。
a) Notion 阅读清单整理
我用一个 Notion 表格记录我买过哪些书,上面只写一句话读后感,上面标注之后有空要对这本书,进行怎麽样的处理。
2) 一本 A4笔记本作为索引笔记
然后准备一本A4笔记,记下零散的笔记。而这本笔记记录方式也不複杂。只是像是日记一般、我写上时间,裡面摘抄一些金句,或零碎的感想、感觉而已。
你可能会觉得这样的笔记太简单。是的,就是要这麽简单。因为我的目的也不是拿来吸收的,而是将这本笔记当暂存箱。
通常读完书之后,我们人类就算把内容忘光了。但都还是会记得大概在哪个月有读过哪一本书,所以这本笔记只是要让自己大脑容易回来按日找“相关内容”而已。
第一层笔记如果挪移到蔬果模型。做的动作就是挑水果、去皮、放冰箱而已。
如何做第二层笔记¶
而第二层笔记,就是我刚刚在第二轮整理法当中提到的金句摘录。
而金句摘录就是切块、打汁。但也是暂时放冰箱。
为什麽我们要做二层笔记呢?这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卡在“如何做笔记”这一块。最常见的问题就是:
不知道要记什麽。甚至记著记著就累了。结果记完没有力气整理,然后最后就忘记内容了。
但事实上,笔记要细分,是两块动作,一块是“记录资讯”、一块是“整理心得”。大脑的力气只够一次作一件事情。如果同时做两件事情,容易就当场没力气了。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将“记录”与“整理心得”分开两个动作做。而记录也不需要太执著都用手抄。
过去我曾经在“打造超人大脑”裡面介绍极速读书法这个方法。原理就是带著问题去找关键字,然后快速找完关键字后,当场写出三句话作为心得,之后再複述给朋友听。
现在我更懒了,我不用手写。而改用电子摘抄金句。好处是有时候看到很好的理论,但也需要附上例子解释,用电子摘抄的方式,就可以快速保存。
这样能够节省自己非常多力气。因为重点是要“省力”的摘录起来。一旦省力,而且能够在短时间“能”完成,大脑通常就愿意一直做下去。
当然,这样摘抄的结果也不是很美观,甚至很乱。这也没关係。只要你在短时间整理分类,写成自己的心得,大脑通常就可以记得非常牢。
如何做第三层笔记¶
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到第三层笔记。
而第三层笔记我还分成小便与大便两种。
a) 小便
小便就是通常我在摘完一些书金句之后,过几天有感而发,便会在 FB上发布一点简短综合心得。这些心得通常简短随性。但是分享完以后,反而自己记得更牢。
b) 大便
大便就是更进一步的整理整套的实际作法、套路。或者做成 PPT。
比如说这份“打造超人读书能力”方法论就是我的“大便”。
我将整个作法,整理成一套新的系统、方法。
这样的好处是我能将流程顺过一遍,并且下次做的时候可以快上好几倍。甚至越来越熟,成为肌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