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如何学会一门新语言¶
这一章,我们要来挑战第二个难题。学语言,在切入这个主题之前,学语言也被认为是非常难破解的一个领域:
第二语言学习为什麽难以上手,也是有相当多的原因:
- 语言的单字、词彙、文法极其之多,不知道要从何下手
- 语言的使用与练习,是真的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让人有不知道唸到何时的感觉
- 在学校学习的内容,跟现实生活脱节。枯燥无味。
- 自己去上补习班的时候,上一上觉得不是我自己有兴趣的主题,也无法应用到想要的场景。
- 多数人懂得听,但不会说。懂得读,但不会写。在学校花了六到十年以上学习,实际到职场上、出国情境时,完全派不上用场,瞬间变哑巴。
- 因为是在自己国家。缺乏大量正确反餽与应用场景
在本书裡面,我们很多章节都强调。过程难学、结果通灵。基本上就是“目标”与“结构”错置。
你不是在“学语言”,你是在“学翻译”¶
我们在上一章学习编程语言篇提到,学习编程语言本质上的目的是“自动化”。
那麽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呢?说穿了是“沟通”。要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思考方式的人沟通、解决面前的问题、合作完成项目。
但你知道一个恐怖的事情吗:
我们从一百多年前至今到现在的第二语言教学法,本质上不是为了教“沟通”,而是为了教“翻译”。
那麽自然学起来的过程与挫折就完全不一样了。
如果我们是以“学翻译学”的方式去学第二门语言,那麽手段:
- 最小单位是单字
- 从单字学起
- 以文章学起
- 追求文法正确无误
- 以我们的文化、说话顺序,去理解假设对方对方会造的句子。
所以这就为什麽会造成我们在学习第二语言学习时,痛苦不堪的原因:
- 都在背
- 背一大堆自己八百年都不会用上的单字与场景
- 追求正确无误
- 如何练都是 Chinglish (中式英文)。
目标错置,自然过程痛苦,结果通灵。
用学技能的方式学语言¶
所以若你要轻鬆的学语言,首先就是要将“目标”重置。
当你将目标重置,手段、流程、方法自然就会完全不同。
而且“第二语言沟通”甚至本来就是就是一门技能。完全可以用“学技能”的方式去破解。
如果我将这个结构图,调出来,你就知道为什麽我会这样说了:
而且,学语言的技术,你本来就会。只是你又把他忘记了。
你可能本人甚至就是一门语言的精通者。
为什麽我会这样说呢?
如果将德雷福斯模型调出来,放上语言使用者对应的等级
你会惊讶的发现,我们人人甚至都算是可以是精通者。跟其他领域,“高级新手”最多的现象截然不同。
那读者可能就会觉得非常奇怪:
一般来说,在技能学习领域裡面,往往是专精学会一门技术的人,学第二门技术,需要的时间会少非常多,甚至因为已经有自己一套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相对轻鬆。而甚至去学第三门第四门技术,需要的时间更是会指数级下降。
那为什麽光学会第二门语言的人,对比起来就少了那麽多,而且过程万般痛苦。
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几乎全部的母语熟练者,不知道自己是怎麽把母语学起来的。因为我们人类的记忆、意识,几乎是同时间与学习母语一起培养起来的。一般人甚至意识到“学习”,竟然可以有方法套路的这件事情,甚至可能都需要到12岁以后。很自然,几乎没有人知道,自己母语是怎麽样被练起来的。
第二、整个学校教的是翻译学,而不是第二语言沟通学。我也是一次在听英文名师龙飞虎(六个月学会一门外语的作者)的直播,才知道这件事情的。现在学校裡的外语教学,其实是一门很年轻的技术,大约才一百多年出头。而且很不幸的,这门技术,一开始的目的就是为了“翻译”。也就是说,我们在学校裡面学第二外语的方法,不是“从零开始学一门新语言”,而是一门“将一门语言翻译成另外一门语言”的技术。而我们甚至不知道,我们自己是在学“翻译学”而不是“学新语言”。
当一门领域,100% 充斥著错误教材时,而且从小就教你这种方法时,你甚至就会被这种言论洗脑,放弃思考。以为这才是学习语言唯一且正确的方式。
所以,在这本书裡面,我一直在说学校教育害人不浅,这都是有根据的。我们竟然花了那麽多的时间,用了错误的方法,折磨了自己那麽多年,结果学完了以后把东西全忘掉,甚至最后还患上对于学习的PTSD(创伤崩溃)。那不是很崩溃吗?
如何用正确方法学第二语言¶
STEP1 改变学习目标与对流程的认识¶
现在学校的第二外语之所以方法离谱的原因,看了这两张图你会更明白是怎麽回事:
- 不仅老师对学习者的要求是一开始就直接到精通者程度。连学习者对自己的要求也是直接到精通者程度。事实上学习者只需要学到高级新手或者胜任者的程度。并且要求自己零失误。
- “翻译学”要求学习者,从单字、文法学起。而单字是“读写”,但是高级新手的程度只需要“听”与“说”。
- “听”与“说”的结构与“读”与“写”本质上是不一样的结构。如果你不懂这是什麽意思,试著用语音转写软体录下来你所说的整段话。你就会发现,口说文字与书写文字本质上有巨大文法与风格差异。但是当前学校所传授的“翻译学”要求我们先学“读写”再“听说”。结果事实上就是你虽学会读写,但无法听说。又或者你的“听说”能力与发音极其“机械”与“诡异”。
- 语言学习最小的流程结构,是句子非单词。若从单词、文法学起,多数人组不出有意义的句子,并且会被这种过程整的极其痛苦。
所以到底什麽是正确的目标、以及对流程的认识呢?
1. 降低自己对于学习语言的期望,从“对发音、文法、单字使用、口音美式”降低到“懂得基础文法,能够用基本句子完成简单日常口说对话问题”或“可以熟练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并且能够用基本的文法词句,查到自己要不懂的单词片语,纠正自己”。或甚至更大胆无耻一点,只要对方听的懂就好。
- 从“听、说”开始学起,而非“读”、“写”开始。
- 从“句子”开始学起,而非“单词、文法、音标”开始学起。
STEP 2. 用跟练一般技能的方法练英语¶
也因为坊间传授翻译学的老师如此之多。如果你还买翻译学的书回来自学,那肯定是事倍功零的。那麽,我们要如何鉴别出使用正确方法传授的老师呢?这裡只有一个关键点,你得买那些能够说多国语言的语言“天才”的书来看。
事实上这些人不能算是“天才”,我们对于“会”第二种语言,往往充满著高级想像,往往会觉得对方是精通者(能够形成自己说话的风格,并且可开始流利写文章)。但事实上多国语言天才多数只对自己的第一母语精通。而对第二外国语言达到胜任者或高级新手而已。
但不管怎样,这些人对于语言学习有著相对一般对语言“正确的认识”。
如果真要推荐的话。主要我推荐的有四本书:
- 龙飞虎:“6个月学会任何一种外语”
- 秋山燿平:“史上最强语言高手 教你一次学会10国语言”
- Gabriel Wyner:跟各国人都可以聊得来:语言大师教你如何掌握三大关键快速精通各国语言,学了就不忘!( Fluent Forever)
- 游皓云: 懂语感,无痛学好任一种外语
这四本书裡面的主干主张都是大同小异的。只是个别细部练法、标准有细微差异。
举例来说,龙飞虎的书“6个月学会任何一种外语”提到的六个月关键学习法就是这样的:
- 第一周:大量听+掌握开口说话工具箱
- 第二周:听得清晰+自己能用一些词沟通
- 第三周:大胆组合,大量去用
- 第四周:70个胶水词就是英语说话的逻辑
- 第五、第六周:把功夫下在解决85%的日常英语沟通
- 第七、第八周:认识英语词粒子,自然掌握英语语法75%最重要的规律
- 第三个月:开始用英语阅读和写作
- 第四个月:融入英语文化
- 第五个月:扩大使用英语的范围,吸收反馈
- 第六个月:把第一个作品的每一块吃透
这种方法,虽然少人使用。但反而是极其科学的。因为我们如果要快速学英语,学英语其实要:
- Step 1: 大量英听,听懂别人的句子。複制学习大量句子。辨认沟通的上下文。(程序性知识)
- Step 2: 补充单词,场景句(事实性知识)
- Step 3: 掌握文法,时态(概念性知识)
- Step 4: 开始能读文物,修正自己的英文表达能力(后设认知)
而这种方法实际上像既熟悉也陌生。第一、这就是一般人学技能的自然方式,第二、本质上这也是我们学母语中文的方法。
- Step 1: 当我们还是幼儿时,先是大量听父母讲话,终于辨认出上下词关键词后,发音,比如,一开始只能讲讲饿饿而已。
- Step 2: 当我们长大一点,词库比较多了。就能讲出,饿饿,饭饭。但是父母听到这句话就知道你饿了要吃饭。
- Step 3: 当我们大约上幼稚园后,就大概能说出“我现在肚子饿了,今天想要吃炒饭,妈妈买给我”这种複杂句子
- Step 4: 开始能阅读故事书,能读懂更多字与知识。
这是一个自然的学法。我们其实在过程中,没有什麽痛苦,就自然学会了一大堆东西。
只是长大后,我们有了“羞耻”,加上周遭太多铺天盖地都是翻译学教材,加上英语这门学科,我们在学习时,是强迫的被学习(不能指定老师、不能指定范围、不能指定时长)。自然事倍功零。
STEP 3. 对自己有耐心¶
学习裡面,我们见到最容易半途而废的情形:就是对自己的进度不满意且目标过高。通常新手往往会设下三个月到达“精通者”这种离谱的进度。然后,绝大多数的人,努力两週后就放弃。
的确,看不到尽头,是谁都没有耐心。但是,学习一门技能,究竟有没有办法知道自己是有在进步的,最长需要多久时间练成。
其实这是有办法的。举例来说,就以程序员来说好了。程序员本身也是语言学习者,只是我们学的是“编程语言”。
而这门语言比较特别的是,绝大多数人是自学或半自学(由师傅带)的。而且是网上可以快速搜得到范例複制学习,输入结果电脑可以也立即反餽正确语法的技能。而且工程师学的本身就是“语言”(编程语言)。
而这一行对于新手到大师,普遍来说已经有了技能等级标准与所需时长。
而且如果你将编程语言与语言学习放在一起并排的话。你会发现幼儿在有了基础认知(12个月)后,学习母语第一语言,也是相同的进度。
幼儿基本上在2-3岁基本上就懂得基础文法,能够用基本句子完成简单日常口说对话问题。然后在4-6岁就会不断的问爸妈为什麽。
然后在上小学左右可以开始形成说话的风格,并且开始写简单的文章。
所以学“会”一门语言,不是遥遥无期,而是最多12-18 个月(高级新手)而已。这也是那些多国语言天才学语言大概共同的时程与进度。
STEP 4. 用本书的方法客制化自己的自学语言体验¶
既然“使用第二语言沟通”是一门技能。那麽你也可以用这套方式重新设计你的学习流程:
STEP 1: 定义你的短期学习目标(可以是餐厅场景、或者是阅读技术期刊场景) STEP 2: 写下你的现状与想要到达的目标当中的差距、抱怨、烦恼 STEP 3: 挖出你真正需要的关键字、关键问题、关键方法、关键流程 STEP 4: 大量买书,找到流程。 STEP 5: 建构出你所需要的语句库,找到能够正确发音或能够给予正确反餽的老师、或教材。他听你说,多练几遍。 STEP 6: 抽换句子裡面的单词,练熟句子与上下文。从小套路练到大套路
如此反覆就可以快速达到你想要的语言学习目标。
这当中还有两个学习上的窍门:
- 需要降低记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的话,可以考虑买给儿童、中学生的图说书,图的速度比文字吸收程度快太多。
- 若你是为了自己的专业技术而需要学习外文的话,事实上这会更快。因为你能快速的从目标文章裡面推测出上下文,从而更快瞭解裡面陌生的单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