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心流学习法“技能实战篇”¶
在 2017 年。我曾经打造过全世界最大的程式在线学习 Codecamp“全栈营”。
这个项目在最后结课时,全程跟完课的学生高达 70%,上课的学生背景都是无计算机背景的小白。
这个 codecamp,时长总共 2 个月。很多学生对于自己能撑过两个月,甚至还对编程上瘾,感到无比神奇。
学生心得:一次又一次的上瘾,沉迷Coding
学生心得:编程开发已经成为了一个上瘾的事情,会在很多场景很多时段来思考网站应该如何去做,以及如何借鉴别人的网站。 同时也更加瞭解自己的学习曲线,有了更加坚韧的学习意志。
2017 让学生线上学编程持续两个月,最后还成瘾的“全栈营”¶
让我来拆解全栈营是怎麽做到这一点的。
Stage 1: 目的 --- 史诗意义与使命感 Epic Meaning & Calling¶
在报名课程之前,我就将这次学习的目标订为“脱胎换骨成为下一个想要的自己”。
(这也是报名问卷上,许多人最想要上完这门课的效果)
明确定义,此次学习目标,是有办法在一年内练成有办法自己结合原有兴趣并动手实做产品的全栈工程师。
Stage 2: 游戏玩法 --- Routine¶
在课程的一开始前三周,我们设计了几个教学关卡,让学生掌握写网站的基本几个套路。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有办法搭起一个简单的论坛成果。
Stage 3: 第一个小胜利 --- Ah-ha Moment¶
然后紧接著,我们举办了第一次的线上开发大赛。请学生利用前三周的学习,改版成一个有特色的招聘网站。
这个招聘网站的实做难度并不高。难度在于使用者多增添一些特色功能与装潢自己的网站。
能够做成这件事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也是有能力的
Stage 4: 技能进步 --- 进步与成就感 Development & Accomplishment¶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学习进度。
Stage 5 & 6: 角色养成 --- 所有权与拥有感 Ownership & Possession & 独特的宝箱奖章 --- 稀缺性与渴望 Scarcity & Impatience¶
在上课的过程中,参与课程的作业进度,缴交的作业,收穫的奖章,参赛的作品,都会收录在个人主页上。
Stage 7 & Stage 8 惊喜的关卡 --- 未知性与好奇心 Unpredictability & Curiosity & 体验社交分享 --- 社交影响与关联性 Social Influence & Relatedness¶
全栈营一期总共有两次大赛。一次是 Job Listing 大赛,一次是 JDStore 大赛。比赛主要是在挑战:
- 如何拆分任务以及与队友偕同合作
- 代码实做能力(Github 原码公开)
- 产品完成度
- 人气度
这个大赛促成了几件我们意想不到的的结果:
- 同学们互相观摩 Github 原始码,互相进行功能上的学习
- 同学们在论坛上,互相分享教程文章,指导其他同学加功能,顺便为自己的作品拉票
- 互相在作品页面上留言打气
- 学员在拉票与竞赛的过程中,互相吸收到陌生人与亲友的打气与帮忙。充满惊奇与收穫。许多同学甚至上班请假橹代码,就为了能专注赢的大赛
全栈营学生感想¶
第一次结营。我收到 94 份心得感想。节录部份心得如下。大家可以感受到这个编程课的威力。
参与全栈学习这么久,你觉得自己和之前最大的不同是?学会了主动学习,对自己更加自信,不再惧怕挑战。每日写orid,让自己的逻辑更加清楚。用主动学习的方法,多次做提取练习,感觉自己学东西的速度变快了。非常珍惜自己的注意力和时间,在自己的高效时段,都是把时间花在学习上。以前很孤僻,现在很喜欢交新朋友,并且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感觉自己的幸福感,有大大增强。并且帮助别人后,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用16格做笔记,读书和读文章的留存率大大增加。并且还会尝试写笔记与朋友分享。以前如果让我做什么,我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我肯定会觉得害怕,但参加全栈营后,不再害怕了,只要拆解任务,然后就可以顺利完成了。
参与全栈学习这么久,你觉得自己和之前最大的不同是?对任何新领域新知识的学习,再不惧怕,且有比较明确的方式,通过不断做小产品,不会通过埋头坑基础知识来消耗自己的意志力与对新领域的兴趣与好奇心,而是主要以做小西,让自己开心为目的,不断前行,及时在听到很多牛人前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我也决定要在保持自己内在战斗力和兴趣的前提下,去学基础知识。解bug的过程中,英文阅读能力有巨大进步,且萌生了想练英语口语,去国外工作的冲动。彻底淘汰了过去的垃圾学习方法发现世界好大,好美丽
参与全栈学习这么久,你觉得自己和之前最大的不同是?在全栈学习中逐渐习惯了,将自己知道的写成技术文档,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再一次的知识提取。从你以为你明白了,到你真的明白了。以及肌肉记忆到底是个什么鬼,也终于明白了一些。 最大的不同在于不明白的地方不在过于着急了!也逐渐从有问题问“度娘”,变成了问谷歌。突然感觉世界一下子清楚了不少!
把编程课作为电玩去打造¶
为什麽这门课会有这麽巨大的威力。是因为我是按照游戏界设计游戏的思路,去设计的这套课程。
一般来说,讲到将课程游戏化,多半指的是是 PBL (Point-Badge-Leaderbord) 这套机制放入课程系统。
但是,我并不是这样做的。
具体来说,我是遵照参考游戏基本结构与玩家动力去设计。
游戏四阶段:Discover / Onboarding / Scaffolding / Endgame¶
游戏业界在设计游戏时。会将游戏会分成四个阶段:
Discovery => Onboarding => Scaffolding => The Endgame。
游戏设计师会在游戏设计中遵循这样的设计套路。确保玩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养成对游戏的摸索,习惯,甚至上瘾。
确保每秒钟都沉浸在这个游戏裡面。80% 以上好玩的游戏都伴随著这个套路。
一般的设计流程是:
在游戏Onboarding 阶段。游戏会在这个阶段植入一个Epic Calling (使命召唤),让玩家明确知道游戏的目的是什麽。比如餐厅类时间管理游戏,玩家的使命就是开一间牛逼的餐厅,餐厅可以准时上菜。比如说狙击游戏,玩家的使命就是成为二战裡面战役的传奇狙击手。
接著在前几个章节,透过一系列的小的教学关卡,让玩家了解核心玩法,养成“游戏裡面具体的操作习惯”。
并且透过小成就,让玩家取得第一次的ah-ha moment(小胜利)。
以狙击游戏来说,就是在第一章的关卡,会透过一些小系列的事件触发,让玩家学习怎麽跑步,低蹲,埋伏,进入掩体,瞄准射击刺杀。然后在第一关的尾端,安排一个难度比较低的大boss 让玩家尝试刺杀,让玩家觉得自己当狙击手,真是超有天赋!
而后在后面的过程中,玩家会逐渐体会到自己有明确的升级。并且会投入心力培养培养自己的角色。而后引入稀缺这个元素(蒐集宝物)。
以狙击游戏来说,在游戏进行过程中,玩家学会闯关后,下一步的精力,会花时间在培养自己的角色,针对自己擅长的打法,去升级属性,升级枪枝。调整自己身上背的枪SET,改装枪的零件,提高射速与子弹携带数量。
然后,在闯关过程中,无意中会找到一些稀有宝物,以及触发一些徽章。有一些玩家甚至于执著在不断的重玩,以取得金牌奖章。
当中,不断出现的意外惊奇,也会掀起玩家的挑战与好奇心。
最后,游戏在最后面,还会提供“社交分享”的元素。玩家可以社群网路上分享自己的击杀视频,以及分享自己的徽章截图。享受来自朋友的崇拜。
这就是为什麽玩家在游戏裡面沉迷到不可自拔的原因。
玩家在游戏裡面可以体会到自己随著技能熟练度不断成长。对于下一个挑战有著高度的期盼。并且每学会一项新技能,或每闯过一个新关卡,都会得到令人惊喜的奖励。
所以,玩游戏是一个越来越开心的过程。
你可以将这段对比,对照前一章“2020动物森友会”与“2017全栈营”,看看结构是不是非常相似。
人类为什麽讨厌在学校学习,而沉迷于游戏。¶
你会疑惑,学习能做到这样吗?
其实是可以的。现在上学非常无聊。是因为90% 的学校教育与课堂,往往是讲述法,这是老师授课最方便,但是学生上起来最痛苦,同时学习效果最差的一种方式。
内容不有趣以及难以吸收(听完就忘记)的体裁,任谁都会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
再来,一般的课程设计,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也就是老师是基于自己会什麽就去教什麽。
而不是实际设定并测试过目标,学生学完这门课程会实际变成什麽样的人。
自然学生在学习时越来越迷惘,甚至开始怀疑起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不到东西,又没有目标,写作业又缺乏正反馈。自然没有人愿意学下去。
为什麽游戏那麽令人著迷呢?
这是因为在游戏裡面,一切都与“教育1.0”都是反的。
跟现实课堂学习不同,游戏有著清晰的目标,在游戏裡面不管做什麽动作都是有清楚的反馈。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长,并且还有现实中没有的奖励系统。
很多人在现实学习成绩不怎样,在线上大逃杀游戏裡面可是各种改装、闪躲、压枪、狙击技巧,出神入化。可见根本不是学习能力问题。
而是学习的体裁、设计、传授方式出了很大的问题。
很多人以为将教育游戏化,是照搬游戏裡面的元素,诸如点数、徽章、排行榜。
这是只见其表。
一切的根基在于“目标设计”、“单纯的学习体裁”、“即时反馈机制”、“适时的动力机制”与“变动奖励机制”。
如何将游戏体裁移植到自学上,并且对学习成瘾?¶
我之所以自学东西非常快。正是后来摸索出这个套路后,也把他移植到自己的自学系统了。
而这套框架,也是一般正常人的“英雄之旅”。
Stage 1: 目的 --- 史诗意义与使命感 Epic Meaning & Calling¶
首先,我会为自己立下一个很厉害的学习目标。
比如说要一天做出一个网站、一天写出一本书。做出一个能让大家在线上学习编程还能高度成瘾的线上课。3分钟就可以分析完一份财报并做出投资上的判断。
这种前所未有没有人达到的目标,我会很想要挑战看看!
Stage 2: 游戏玩法 --- Routine¶
这件事当然不是一步登天。现实也没有现成方法。
我就会把这个大目标,拆解成非常小的问题。(而且这个小问题,要简单到让我足以行动。)
甚至看很多书,只谓搞懂最小的问题知识点。(详见本书第7章)
接下来,我会想办法找到第一套程序性知识。做出第一个小套路。完成第一次快速小达标。
Stage 3: 第一个小胜利 --- Ah-ha Moment¶
当我做出第一个小达标:
- 一週做出一个网站
- 一个月写完一本书
- 做出一个杜邦分析法图象化拆解财报五年 ROE 结构时
就会有很强的进步感与自我肯定。
Stage 4: 技能进步 --- 进步与成就感 Development & Accomplishment¶
于是我会基于这样的成果。
寻找第二个小套路、第三个小套路。
最后再把这些套路,组起来变成大套路。完成更加惊人的成就。
比如:
- 一天能做出一个网站
- 一週写出一本书
Stage 5 & 6: 角色养成 --- 所有权与拥有感 Ownership & Possession & 独特的宝箱奖章 --- 稀缺性与渴望 Scarcity & Impatience¶
接著,我可能就会去参加大赛,试探自己的能耐到哪。也看看自己的能力是不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我会去参加 Facebook 黑客松。
并且挑战一天写出一本书,这种奇怪的事情。
Stage 7 & Stage 8 惊喜的关卡 --- 未知性与好奇心 Unpredictability & Curiosity & 体验社交分享 --- 社交影响与关联性 Social Influence & Relatedness¶
而且,在这过程中,激励自己最好也最简单的方式。
就是我会把我的攻略与作法分享在网上。
这是最快取得“奖励”、“变动奖励”与“社交影响”的方式。
因为当你公开作品,一定就会有人称讚你。
你不认识且有名的人称讚你,对你来说就是一种“变动奖励”。
而且发表这些攻略,也会让你在社交影响力上取得满足感。
为什麽一般人的英雄之旅会失败?¶
当然也有人会问:这就是普通人奋斗的道路阿!
没什麽特别的!
是阿!但为什麽我(现在)做得到。但以前的我,会现在其他人做不到呢?
动机与能力¶
耶鲁大学的 B.J. Fogg 2009 发表了一篇论文,总结了如何从设计上提高转化率,行为的发生,关键公式是Motivation-Ability-Trigger(动机-能力-触发)
提到 Behavior(行为) = Motivation(动机) x Ability (能力)x Trigger (触发)
做为学生。不去行动的理由有千百种。但是总归原因下来大底是两条:
- 门槛太高
- 动机不够
能力不够¶
我们作为学生。很多人是想要一步登天的。
- 上来学东西就摒弃新手教材,专挑难的。
- 跟老师学东西,还没跑通第一遍流程,就想要修改变成自己的版本
- 很多最基本的疑惑都没有解答
俗话一句:“步子迈太大扯到蛋”。
所以我在自学时,就非常警惕。一定要让自己在学习过程裡面,反而是挑简单、懂的学。
看不懂就跳过。所以我自学时买的都是超简单新手教程。
然后把大师的书只当字典查。
可以的话去抱大师开的新手班,快快乐乐学套路。
动机不够¶
当我发现自己能力够,但动机不强,所以无法持续时。
我就会去思考,为什麽我没有动机继续练呢?是因为我不需要。
还是“短期”的“动力”刺激不够。去八角框架裡面找一个能让我产生强烈动力的元素,挂勾上去,我就充满斗志了。
(比如说对一般人最有效的可能是:金钱、社交资本。对我比较有效的可能是社交资本、稀有性以及史诗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