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篇 (2) 轻松的将书中的资讯有效纳为己用¶
有些读者可能会觉得我老是说“扔书”,内心会十分捨不得。
但事实上读书就像煮菜一样,买回来本来就是要洗,要切才能吃。而且,如果每一本书都是作者的排泄物的话。买回来本来就要先处理。你想想,猪大肠买回来要是不洗直接下锅煮的话,不就会吃的满嘴屎味吗?
这其实也是许多读者为什麽根本性的讨厌读书一样。因为没有经过三轮买书法,直接买回来的书,多半等于直接生啃,一嘴咬下去啃不动,或者是吃到一嘴的泥土与烂菜!
每一本书都要读完吗?¶
但是,各位读者可能也会有下一个问题,我们要筛书,岂不是也要看书吗?那还不是回到原点吗
!?
非也。其实第一轮书,根本是不用细看的。更进一步的说,这些书你根本不用“看”!
只需要找感觉就好。其实很多读书大家(号称自己读过很多书的人),多半买书也只是当时随手翻翻而已。却唬大家说他看了。
事实上,真要精读一本书是非常耗时间的,若他将自己买的书每一本都大致“略读”一遍,甚至都要花上一百年的时间。所以,真正的真相可能是他只有随时翻一翻就宣称自己有看了。
但说“看”这件事。我们要定义到多严呢?其实法律上也没有规定。
而第一轮买书,本来就是拿来过滤学习方向而已,所以,你大可随便看看!只要找感觉就好。好看、疑似正确的就留下。其他放著也没关係。
我在第一轮,甚至是都只大概看目录,看个10-20页而已。确定这本书是正确的书后,就对其归档。
这是我在 NOTION上做的买书列表,书买进来变成电子档后,第一轮我只做两件事, 1. 用一两句话表达“翻过”这本书的“感觉”, 2. 在我“稍后有空”时,再决定要对这本书做“精读”还是“略读”,还是可以乾脆不要读。
尽量都买电子书,或将书转为电子档¶
我在江湖上有个奇怪的癖好,是喜欢把我买的实体书,裁切掉并且转档成为电子书。
这样做的好处很多
- 最直观的就是可以压低书籍所佔的空间。(我真正下定决心开始将书电子化时,是在2015年,我察觉到我房子越换越大,但是房子大部分的空间,却填满著书时,心想再这样下去不行。我等于是缴钱让房子住,而不是给自己住)
- 转成电子档后可以在平版上阅读。(有时候,我买了一些新书想在出差上的飞机看,但是如果行李裡面塞著新书,真的是很智障的行为。难拿又重的要死。如果是裁成电子档,平版裡面可以塞几百本书没有问题)
- 转成电子档后,方便我做笔记。其实这才是最关键的原因。
我在2016年发表了“极速读书法”后,一时大受好评。因为这个读书法,可以让一般人读一本书的时间,从几小时降到30分钟。
“极速读书法”的原理是看书快速扫毒,摘录关键字,再整理成心得。
但这个方法并不是没有缺点。这个方法最大的缺点是,必须要用手誊抄。而且当一本书例子太多时,光抄例子就费劲。当重点太多时,也是写笔记起来非常费劲。
于是,在2018年时,我就不用这个方法了。我改用“複制贴上法”。
什麽叫複制贴上法呢?
其实就是我把书上的字,只要触动我的句子、或例子,直接複制贴到我的“第一层”读书“金句”笔记。等贴完一本书之后,我再重排整理这些金句,然后写出自己理解的心得。
效果是一样的。但是完全没有“摘超太多”的“身体劳累”。
举例来说,我就会将第一轮找到的书,将金句複制到“幕布”这个软件,稍微排版以后,写成我的“金句笔记”。
因为对我来说,金句才是重要的。其他的不重要。
你可以想像成书中的“营养素”才是本体,而书本是“纤维质”,菜买回来要先洗乾淨,再切成块、打成泥。生啃很容易反而营养还没吸收到,先吃了一堆菜上的土消化不良被撑死。
用现代切菜机,帮助你的读书效率¶
如何将书的“内容”电子化呢?有几个方法
a) 直接买电子档,如 KINDLE 或一些电子书厂商的书。你可以购买后,再用转档软体如(EPUBOR) 转成能够複制内文格式的书格式(EPUB)
b) 使用截图识字软件。有时候,书实在无法“被转档”。现在辨识软件已经很成熟,有一些软件可以让你截图段落然后转成文字。反正你也只是要金句嘛!就只 OCR 该句也足够了。
c) 如果该本书真的重点很多,一块一块辨识真的很麻烦,再用 OCR 软件辨识整本书也不迟(OCR软件辨识很吃电脑效能)
就是为什麽我喜欢将实体书都扫描成电子档的原因,因为扫成电子档,可以方便我摘拆。
如果直接阅读实体书的话。心理上与实际上也很难做到“将书上的字剪下来贴到笔记本上”,更不用说真的这样做的话,无敌费功夫!
基本上在第一轮买书时,我是能买电子档就买电子档。第二轮就会买电子+实体双版本。因为实体可以方便我大概的翻阅。
如果进到第三轮的书,甚至我自己会实体的多买几本(收藏、画线、剪贴、赠送他人等等)
(i.e. 各位读者有兴趣使用这个方法的话,可以购买 iPad 上的 Marginnote3 这个软体)
用 Notion 进行金句笔记¶
转档、扫描过后的书,我会放到DROPBOX,再透过ZAPPIER自动流程软体,每新增一本书,就会在我的阅读列表裡面新增一笔记录。
刚买进来,我会上去为每本书打感觉、TAG、TODO。
第二轮时,只要把上面的书名点出来,我就可以在裡面贴金句了!
第三轮吸收:打果菜汁、炒家常菜¶
而到了第三轮。我会进行吸收动作。
这有两种方法。
一是“打果菜汁”
打果菜汁就是
- 摘录金句
- 整理金句
- 整理写下自己综合想法
二是“炒一盘家常菜”
炒家常菜是
- 找出正确流程
- 组出自己可以做的流程
- 拼起来玩看看,至少练1-2回
打果菜汁与实际炒一轮家常菜的差异在于,前者是知道知识。后者是学会技能。
大部分人为什麽通常在只到达“喝果菜汁”的阶段,是因为在一般人的读书流程中,就已经会被搞的筋疲力尽了。何况再尝试真的下去炒菜、摆盘、切盘呢?
果菜汁固然很快吸收,但在体内停留时间较短。并没有透过身体的演练,达到更强的固化效果。
不过。如果能做到吃菜洗乾淨,切掉自己不要的部分,细切成小条,打成果菜汁,然后喝下过滤的成本,这也比99.99%的人强的太多了。
很多朋友总觉得为何我对于学习乐此不疲,能够坚持。
实际上只是因为我其实永远先洗乾淨切好再吃,避免吃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