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使用复利与杠杆¶
如果要我认真挑选两门应该在大学毕业前,人人都应该上过的两门课。
我会不加思索的推荐两门课。一门是财务管理、一门是风险管理。
因为学会:
- 风险管理:你能逐渐釐清最终自己要什麽,并且越来越幸运。
- 财务管理:你能清晰的掌握这一生的金钱命运流动,依此去设计人生中的每个决策,甚至开对槓杆闪过大大小小的坑
财务学是有关于“未来”的学问¶
犹太人为什麽财富能够称霸全球。因为这个种族是个从小教育小孩掌握未来学问的民族。而其他民族,只活在当下。
最显著的差异。就是“储蓄”、“借贷”。
若要谈华人最为称讚也最为自豪的美德。我认为就是储蓄了。这个习惯在华人价值观裡面贯彻得很彻底。甚至在华人界卖最好的保险,也是“储蓄险”。
“储蓄”的好处是能抗风险,当你手上有现金,做事能够坚定、安心。但是坏处是,如果的观念就是节俭,能省则省,凡事买东西讲究C/P 值,认为理财与储蓄是能够致富的唯一道路。
那麽很抱歉,你可能就跳进了一个你不想跳进的陷阱。变成是金钱的奴隶,无法脱离用时间换钱的迴圈。
储蓄不会让你更有钱,懂得花钱才会¶
听到这句话,你可能会很震撼。但实际上这件事也没那麽令人意外,在这世界上有人是透过讲究C/P值,省钱储蓄得到财富自由的吗?
我想恐怕很少,而且就算有,也可能是到了五六十岁以后才能达到。最终他得到的可能还不是财富自由,只是有两三百万的积蓄,至少不愁吃穿而已。
难道你不觉得奇怪,为什麽有些人在三四十岁就开始累积财富,而且越花钱越有钱?
因为他们懂用“槓杆”。
“槓杆”这个词在华人文化裡很少见,如果有,通常也是与“高风险”这样字眼挂勾。但其实槓杆就藏在日常生活中,只是你没有察觉。
我人生最正确的一个决策:用信用卡买Aeron¶
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两种槓杆,一种叫产品槓杆,一种叫金钱槓杆。
- 产品槓杆:好的产品、好的服务。
- 金钱槓杆:信用卡、贷款等等。
当年我还是程式设计大神时,有很多年轻的程式设计师问我,我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决策是什麽?
他们可能期待我的回答是挑对了一间好公司,选对了一个好老闆,看了一本好书,上了一门好课。但我的回答很奇葩:“刷信用卡买了一张Aeron椅。”
我刚出社会的时候就很喜欢我的工作,也就是当程式设计师。但我一直遇上一个问题,家裡与公司的椅子不好坐,可能一天没上完八个小时,我就腰酸背痛,程式写不下去了。假日就算在家裡想写代码或看书,也是在椅子上坐一下就累了。
于是有个朋友推荐我使用神椅Aeron。这把椅子据说是欧美技术新创公司的标准配备,每个员工都有一张,很多美剧裡面也都有这把椅子的踪迹。这把椅子号称坐了不会累,坐过以后也不会想再坐其他的椅子。
当初这把椅子要价45000,而我当时的薪水才42000。我实在太想要买这把椅子了,但是买不起。本来想刷信用卡然后慢慢还,可是却发现,如果信用卡挂上这一把椅子,我就用不了信用卡了。
于是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申办了一张新的信用卡,然后用36期分期买椅子。如此一来,每个月只需要还1200元左右而已。
就是这个决定改变了我的一生。买了Aeron之后,工作效率大增,甚至超过同龄人,所以加薪的速度非常快。还没有到12个月,加薪的薪水就足够让我还清这张椅子的款项。而且还清之后,我又买了第二把,家裡和公司各放一张。
我閒暇的时候几乎都坐在这张椅子上,连坐10几小时不会累,技能累积的速度自然更快了。
我在这一招吃到了甜头,以后都如法炮制。买电脑、进修也一样,电脑只买当时最好的Macbook Pro,并且愿意去花钱去上厉害老师的课。
为什麽呢?因为我理解到好的器具、好的课程,本身就是一个极佳的槓杆。
l好器材让你效率大增。
l厉害的老师直接让你少摸索很多年。
只用几万块就可以买到人家花了几百万、几千万打造出来的效率,实在太值得了。
为什麽买器材不要追求C/P值?¶
我妈是个非常节俭的人,对于我“浪费”的金钱观一直不以为然。她见到我竟然越花越有钱,也是目瞪口呆。
一般来说我在购买器材上只有一个原则,我只买贵的、好的、实用的。为什麽呢?这要回到货币的原理。
为什麽省钱存钱不会致富?因为货币代表的是你付出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被储存在一个单位裡。但这世界上有一种现象叫通膨,通膨会让你的获得的货币价值变小。
每个稳定国家的通膨率大概介于大于1%至3%之间,也就是刚好抵销通膨。而我们认为储蓄是“存”在银行裡,银行“不做任何使用”,每年派发给我们1%至3%的利息。
这是一般人的想像。真实的情况是,储蓄等于银行跟我们借钱,约定利率1%至3%,再用每笔3%以上的利率借给其他人,赚取差价。如果你将钱存在银行裡面,等于是不会产生任何膨胀效果。
所以你想要变得更有钱,就要主动将钱拿去投资。
这裡我讲的并非是让你去投资股票或是房地产,而是要说,最少你得投资你自己。要变得有钱,就要提高自己每分钟能创造的现金能力。
一个人不会无缘无故拥有这种超能力,但是可以靠两种方法让自己变得更高效:
- 学习
- 买器材
器材本身是为特定服务打造成的产品,专门用来提升效率与时间。按照经济原理,分成贵的与便宜的。理论上,不论是买贵的器材还是便宜的器材,都能达到提升能力的效果。但是两者中间存在一个隐藏的差异:
- 贵的器材在用完之后,能卖到二手市场。
- 便宜的器材用完卖不掉,甚至送不掉。
那就会产生一个很大的区别。如果你的器材在购买一年后卖得掉,而且能用八折卖,那等于你是用20%的价格付了使用费而已。你买的器材卖不掉,就是付了100%的使用费。
买便宜的器材,花完钱,钱就是不见了!无法把价值储存在物品上。
从这样的道理来看,其实最大的浪费就是买便宜货,因为它不能再交易,甚至拿去送人,别人都不会收,连人情价值都不剩。
我在添购办公室器材时,也帮同事买了Aeron。理由是提升大家的工作效率,但是隐藏原因是Aeron很保值。买一张Aeron椅,用过多年后还能以六七折卖掉。相当于现金,随时能套现。
会计学上你不是把钱花掉了。而是把现金转换成资产上¶
为什麽我们在添购设备上应该要买好设备呢?
在会计上,家具应该是固定资产,股票与现金才是流动资产。但是如果你买贵、热门、容易卖的器材产品,那麽它其实跟现金没什麽两样。
用会计的观念来看,我们用现金购买器材,资产实际上并没有减少,而是你的现金资产被画掉了,你的固定资产增加了。这个想法与一般人以为钱花掉了就是不见了大相迳庭。
所以你的总资产在购买的当下是完全没有下降的。什麽时候才会真正下降?会计上有所谓折旧摊提,比如说一个物品用五年后寿命就终结了,此时价值会下降归零,也就等于一年贬值20%。
当资产对你不再有使用价值的时候,你有两种选择,一是扔了它,一是卖了它。当你卖不掉时,也只能扔了。
但如果你买的是“能流动”的“固定资产”,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只要你的手头现金足够,就应该多买这些厉害的设备,因为这算是租赁借贷。而且你买了设备,享受了好处,当下可以创造出价值。
假设A和B是同性质的设备,A要一万元,B要五千元。前者可卖,后者不可卖。前者可创造出五万元的价值,后者能创造出两万元的价值。一年后,A以原价八折8000元转手卖出,B却卖不掉。这时候你想一下,买B是不是浪费钱?使用A一年后卖掉,等于只付了2000,其实也就等于租来使用而已。
所以为什麽有钱人常常在买新工具,因为这会增加他的赚钱速度。而你却认为他铺张浪费。所以两个南辕北折的用钱观念,拉深了两者的财富累积速度。
适度槓杆能让你超越时间维度¶
既然买Aeron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为什麽还要加上用“信用卡”买呢?因为 一把Aeron椅要价45000,我当时的月薪只有42000。如果我要存钱买Aeron的话,以一个合理的存钱速度,我一个月要存5000,连存9个月才买得起。
要我在现实生活中省吃俭用省出5000元,我得放弃很多事情,包括去上课、买书让自己成长,时间长达 9 个月,等于抑制了9个月的成长值。
如果我用信用卡分 36 期去购买这张椅子,就完全不用改变我的生活方式。这笔钱是我“向未来借来的”,我用“向未来借的钱”买了“现在的器材”,赚了“更多现在的钱”,又还了“未来的钱”,又剩下更多“未来的钱”。
不到一年内我就获得加薪,甚至可以轻鬆买下两张Aeron椅。
这并不是一个月薪42000的程式设计师能做到的事,但是我用了这个槓杆方法,轻轻鬆鬆在一两年后拿到月薪70000的工作。
在华人的概念裡,储蓄是美德,借贷是万恶。但我觉得借贷其实要看你买哪些东西,如果你是借钱或存钱去旅行享受,这项决定很可能不能帮你创造出什麽价值。这样的借钱槓杆行为,实际上会直接消耗你的未来的现金。
但如果是刷信用卡去买Aeron这种可以帮你提升效率的神器,不用一年,你的效率就能增长3到5倍,薪水也能倍数增长。用未来的钱,帮你创造当下的增长。
花钱大家都会,但你要学会怎麽花钱能制造效益。
你不懂花钱,甚至只会存钱,买便宜货,你只会越来越穷。有钱人懂花钱,越花越有钱。
怎麽改变?学习基本财务观念,拥有借贷、租赁、複利的概念,你就能够超越时间累积资产与能力。这个概念不仅适用于金融,也适用于职场与商务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