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第八章 使用概率决策让你更幸运

在前面三章。我们谈了如何用“分类”“输入、处理、输出”“重新排列”“跨界”,让你跨越盲点,将眼前问题的难度大幅降低并且找到答案。

后面的这几个章节,我想要谈谈如何用数学穿越时空,对未知做出更好的决策。

幸运与不幸运其实是同样一件事

我周遭的朋友,其实都蛮嫉妒我一件事。常说我是个非常幸运的人。常常可以在别人无法闪过的灾难裡面逃脱,甚至反转剧情。要不然就是大家一起,拿到同一个赛事或机会的入场卷,但却只有我拿到相对好的成绩。

幸运可以人工制造吗?一般人的想法是应该无法。那麽,我想要反过来问大家一件事,不幸运可以人工制造吗?相信很多人恐怕会说,可以。

如何人工制造不幸运呢?其实还蛮简单的。就是投机、不听别人劝、在状况不好的情况下胡乱决策、逞强侥倖。

其实,幸运与不幸运。我认为只是一线之隔而已。因为这两者,我认为在本质上是同一个词。因为

  • 幸运的定义就是出现比原来预期更好的结果
  • 不幸的定义就是出现比原来预期烂很多的结果

本质上本上都是“与预期不一样”,只不过结果是你喜欢与不喜欢而已。

风险管理思维

在谈不幸运这个词时,其实我觉得生活中有一门学问,是很值得大众去研究,但是却被刻意忽视的学问。这门学问就叫“风险管理”

为什麽这门学问会很容易被大众去忽视呢?

我认为是因为个字在大众的脑袋里基本上就等于了“有失败的可能性”与“倒楣”。所以反而不谈。但我之所以认为这门学问非常重要的原因。

是因为如果你知道了什麽是风险,并且知道规避风险。基本上反而会越来越幸运。

“风险”究竟是什麽?

对于风险这个字,大众未有统一共识。但是我们大概可以这样描述:

  • 风险是对于“预期收益”的不确定
  • 风险是“在给定情况和特定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间的差异”;
  • 具有不确定性的损失就是风险”,
  • 风险是在风险状态下一定时期内可能产生的结果变动”“等。

(注:定义摘抄自“公司财务危机论”裡面)

人们之所以不喜欢“风险”这个词的原因是因为是,这个词往往背后带著两个隐含:

  • 不确定性
  • 不可预见的损失

简单又可以浓缩成一个词“不幸运”。

不幸运= 与预期不一样,而且结果糟

人民喜欢谈论“幸运”,却非常避谈“不幸运”。

如果我们再往下思考下去。又会发现所谓的“不幸”,其实是肇因,对于“产生结果”与我们有一个既定的行为公式与预期,我们认为在过往多数时刻执行,都可以得到确定的预期的、好结果。但是在你这次执行时,得到远远偏差的“坏结果”。

我们人类思考的决策,其实是十分微妙的。

往往在我们的大脑中,会知道在世间上,每一种决策,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有机会一样,有机会不一样。这就叫做数学中的“概率”。

世界不是像单向的剧情RPG。与遇到的NPC 对话,都只有一种选项,而每一种选项,都只会带到下一个确定的结果。而是每个不同的对话选项,会展开不同的剧情术,带出截然不同的故事结局。

假设这个章节有三个主要对话。即便你按照了别人的攻略,作了与别人相同的前两个选项,如果你在第三个对话,选了不同的选择。那麽也有可能赢来不同的结局。

而且,因为你所在的这个世界不是死的,而是活的,不停的在更新。我打个比方,魔兽世界是个运行了十多年的大型线上游戏。游戏因为各种bug 、运营需要,一直不断的调整。假设你今天是个谨慎的新玩家,想要养出一个好角色,小心翼翼的拿著攻略本照玩,同样的剧情章节,同样的技能配点,什麽都按照标准来,在三个对话都做出来了一模一样的选择,但是最后可能还是养不出一样的角色。(因为技能改版了,武器改版了,你开不了某些任务,组不出理想的技能build)

而这个结果,如果与你心中预想差很多的话。那麽你就会觉得自己“很不幸”。

人类为麽不幸运: 100% : 0% 的决策思维

我们心中会有“幸运”与“不幸”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很大的一个前提设定,这个前提连人类都自己没有注意到。那就是:世界虽然是动态变化的,不断改变更新的。但是在我们人类的惯性思维中,却会不知不觉以为世界是停止不变的。

所以在面对选项,且可以预知答案时(比如说基于自己过去经验,或者是别人口传的经验)。我们很容易会将原本世界可能是70%: 30% 发生的概率,直接一概视为100% : 0%

那麽这样的习惯,在环境、时间、空间的条件都不同时,比如:

  • 攻略的时间年代相差几十年
  • 发生在不同的国家
  • 辅助的资源与决策的时间不同

概率会产生极大的变化。70%:30%,有可能就因为诸多的条件,变成30%:70%。我们的惯性思维,就很有可能将我们“自动”的带进坑里。

不幸的原因:“惯性思维”

你可能会以为“惯性思维”是人类的一个Bug。恰恰相反,他是人类的一个Feature。

为什麽人类有惯性思维?是因为人类的计算能量极其有限,举个例来说,从你出门到公司这一段一个小时的路程当中。

可能就有上百个决策要做。

你真的每一件小事都要进行微小的选择时,想想一小段路的游戏,就有一百次对话要抉择,光想就头疼。那麽最省事的方法,当然就是按下Enter 不放,一路快转过去。

为了省时省事省能量。我们会下意识的养成习惯。当3-5 次得到差不多且令人满意的结果,我们就会记起这个路径,直接储存当作预设策略。

而我们如果因为听从其他人多次也得到好的结果,甚至我们会依赖某个人的决策,直接使用他的决策而不加思索。

这样的策略在多数时刻都是管用且派上用场的。

如果我们硬要强行每样小事都要决策思辩,那麽不变成一个多疑的偏执鬼,最后精神失常那还真的很难。

幸运的方法论

人类会觉得自己幸运以及自己不幸运。其实正是因为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都是一条自动化策略走到底,再随机因为世界概率的不同,出现觉得对于自己好或不好的世界、结果,觉得自己“幸运”或“不幸运”。

当然,是个人都想要更幸运。那麽有没有那种不用花太多能量,又可以促进“好结果”的概率。其实还真有。这个议题我们还可以分为几个方向去努力。

1. 提高决策胜率

我在前作“打造超人大脑”曾经提过我过去总决了一套“幸运方法论”。这套幸运方法论是这样的。

我们往往以为都认为一个人的幸运是偶然。但其实真实世界并不是这麽发生。如果我们把幸运与不幸的产生过程梳理下来,会发现:

  1. 幸运是“好的结果”+ “意想不到的放大与连锁”,霉运是“坏的结果”+ “意想不到的放大与连锁”。
  2. 所谓“结果”是“连续执行几件事”达到的“最终成果”。
  3. 所谓的意外的幸运与霉运即是在“特殊场景”造成的“放大、连锁”效果。
  4. 一个人一向幸运以及一向很倒霉,是因为人有一个幸运基数。

亦即,人解决某一件中等规模的事件,当中有若干小事件需要决策。把这件事情执行的最终收益,在数学角度的成果,不是加法1 + 0.1 + 0.12 + 0.09 + 0.32 = 1.63。而是乘法: 1 * 1.1 * 1.12 * 1.09 * 1.32 = 1.27 。

在小事件裡面,我们很难看出提高每个过程的数学结果有什麽结果上的差异。甚至如果一个人老是执行效果差,老是做出什麽损己的决策,单个世界结果的分数1.10 对比0.8 ,看起来也差不多。

但是,如果一个人遇到时代浪潮,大事件,许多放大的场景。我们假设A 的平均幸运基数是1.1,1.1 ^ 20 = 38.33。另一个人B 的平均幸运基数是1.01。那麽1.01^20 = 1.22。

那麽。平常看似实力相差不多。但是在遇上大事件时,A 很自然的就会“脱颖而出”。因为“实力”相差过于悬殊。

有句话说,“机会是给准备好的人”,但其实在数学上本质上是“准备好的人全得所有机会”,因为任何狗屎球都可以被这种人打成全垒打。

2. 在大事件前切换成概率选择模式

当我们感到“幸运”与“不幸运”时,其实是因为“特别的被放大了”。导致你有感受上有强烈的差异。

而被放大有两种原因:

  • “事件过大”,导致微小的差异被放大了
  • “周遭环境差异过大”,导致概率落点完全的转变

我们前一则“提昇实力”“提高环境胜率”这个策略,其实在某些情况下不适用。

因为“提昇实力”本身需要“练习”,而有些情景的解法是“无法练习”的。比如说经历我们过去没有经历的事件,去我们没有去过的国家旅游。

这些是无法靠“反覆练习,提升经验、提昇实力”去提高胜率的。

那麽我们需要如何制订对应的策略?其实有两个方向:

  • 概率决策
  • 对冲

如何化不幸为幸运

我其实挺喜欢举旅游当例子的。因为旅游往往是验证“惯性直觉”、“环境空间时间错位”的绝佳例子。

有些人可能听过我讲这个例子。我如何把一次可能是灾难性的员工旅游,变成团友永生难忘的旅游经验。

2018 年时,我的一间公司决定在大坂开一次产品会议。但是,不刚好,在出发的前两三天,竟然碰上了颱风。临出发的早晨(大约早上九点),团队坐了一两小时的车,来到场。办理check-in 时,柜檯多方阻挠、但不实际明说否取消班机,但建议我们改签,以免遭到取消。

我带著一个十几个人的队伍。同事都慌了。

这是因为

  1. 当时是夏天,旅游旺季。如果我们的机票造成delay,旅馆方面订房会接近全部泡汤,
  2. 我们一行约15 人。到柜檯同时改签所有机票接近不可能。
  3. 需多在大坂的行程,是已经预定好甚至买好门票的。
  4. 我们没有使用旅行社,是自己安排所有行程,不可能有人帮我们处理好种种意外状况

如果机票被取消。我们的后续的整个旅程计画可能会整个泡汤,损失也高达六位数字。金钱与公司士气上,会遭到严重打击。

但是我最后却完美的解决这个事件。

Step 1: 镇定,快速计算所有选项,

机票check-in 旁边的改签柜檯满满都是人。而我们有15 个人。带著这麽多人去排队改签,显然不切实际。

我当下安抚大家。出现颱风没关係,我们手上都拿著行李。大不了真的飞不到大坂,我们当天就买机票飞去东京。

接著我让公司的行政,带著同事先去吃早餐安抚情绪。

然后,在餐厅裡,我坐在餐厅计算赌飞机继续起飞不取消或者是採取其他措施的概率。

Step 2: 赌概率高的选项,即便内心不希望发生

五分钟过后,我做了一个正常人都不太可能做出的决定:“我不计一切代价重买了隔天同一个时段所有人的机票。”

拿起手机全部重买所有人的机票,只是这个行程是原本来回行程各推迟一天版本。(我当时是用手机买大家的机票的,所以我手机裡面存了全公司人的护照号码、名字、电话)。

神奇的是,在我在我买完所有人的机票。大家的手机都收到机票确认简讯之后。他们的又收到下一封简讯:通知原先的班机被取消了。

正当大家还在吃惊我如此幸运之时,手机又收到了下一封简讯,它们今天的临时住宿搞订了。我定好了机场旅馆。同事上网查,本来机票没取消前,原本机场附近是还有大把住宿,却在那短短电光石火的10 分钟,被横扫一空。

等大家吃好早餐后,我好整以暇的带著整个队伍坐车去机场旅馆check-in 休息,安慰大家没关係,我们明天再出发。今天受惊吓了,好好休息,晚上5点我再带大家去吃好料的。

回到房间,我悄悄预定了市区裡面的一间米其林一星日式烧肉,晚上租了一台小台巴士进城。到了餐厅以后,同事都很惊喜,那天晚上我们还开了几瓶酒,喝的超开心。那一餐被同事誉为是进公司后办得最好的一次聚餐。

隔天,我们像没事人一样。飞到大坂继续原先的行程。好像什麽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后续旅程十分顺畅。这次旅游,在90% 的同事的记忆版本里,等同于只是提前多玩了一天。不仅没损失,还多赚了一天假期与一顿米其林美食,非常开心。

如何让自己不幸--环境改变时依靠惯性

写到这裡。你一定会觉得我十分幸运。但是其实你不知道:

  • 如果我当下没有决策,即时买了那些机票。五分钟后当我们的机票被取消后,如果要重新买新的机票,机位要排到2-3天之后。
  • 我也不可能在当下定到机场旅馆安顿同事
  • 如果2-3 天再出发,我要面临的是让同事回家,或者是在出发机场的城市,多两三天住。然后多定大坂的旅馆2-3天。预算爆增。
  • 如果按照2-3 天再出发,我们需要延后2-3 天再结束旅程。刚好那时候,大坂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颱风。而那个颱风就是把关西机场冲毁历史性颱风。

也就是如果我的决策错误,我们不只要延迟2-3 天回去,而是延迟整整一周。整个旅程会变成大灾难。

连锁灾难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发生了在公司的唯一一位团员身上。

我们公司有一位同事,在这趟行程中,部分旅程是跟我们分开的。当时他因为签证到期要重新签注的原因,所以机票并不是与我们绑订在一起。我们的班机是差不多时间起飞,只是我们在A 行厦、他搭乘B 航厦的另外一个航班。

当时,因为我们这边的旅程面临有可能全部被取消的不确定,于是,我再重新定机票时,也重新订了他的机票。

然后打电话通知他过来与我们集合。

然而,他还希望再等等,赌看看他的航班是否按照原订计画起飞。即便我们希望他一起行动,他还是想赌赌看。没想到,还是被他赌上了。于是,他按照原订计画起飞到了大坂。

同事当下都觉得他能飞到大坂很幸运。但是,故事还没完....

这段故事每次被我们讲起时,他都希望能够重新再选择一次...(泪)

当时因为大坂本身处在颱风状态。所以抵达大坂时,其实班机是delay 到达的。再者,因为颱风真的很大,原先他计画搭乘JR 前往市区,但是JR 半路停驶。所以他只好在半路,想办法用他的破英文,拦截了一台计程车,继续前往我们之前订的饭店。(要知道日本的计程车费是天价。大约花了他一千多人民币)

折腾了半天。终于在晚上23:00 住进饭店(原订15:30抵达),而且当时餐厅大多都休息了,所以他找不到饭吃吃,只能吃饭店酒吧的汉堡(400人民币1颗)。

与此同时,我们大队,在米其林一星日式烧肉店吃烧肉以及喝酒,简直不能再HIGH。

原本我们的计画是报复他抛弃我们大队先行一步去日本玩,所以在旅行群组裡面贴了许多美食照片。但是,后来听到他的惨状,我们实在觉得继续损他的话,太没人性XD

一个旅游事件,同样一组人马。最后却有了天差地别的结局。

让你更幸运 - 关键决策1:概率思维

其实,在这事件裡面,我并不是没有损失。滞留在机场,多订机场旅馆,以及多订大坂旅馆,还多订了米其林餐厅。让这趟旅程的旅费爆增了足足50%。

但是,如果我没有做出那个重大的决策“瞬间直接重买所有人隔天的机票”。可能这个旅程会100% 直接完蛋。

为什麽我会做出一连串正常人不可能做出的决策呢?

考量点有几个:

  1. 根据我过去的经验与直觉,飞机取消的概率是极高的,地勤只是不想明说。当然,我们可以去柜檯改票,但是我带著十几个人,柜檯又挤满了人,当场改票这个手段不切实际。
  2. 按照正常的直觉,几乎所有旅客都会赌人品,赌飞机不会取消。同时,自行多买一张机票。可能产生的情绪是:a) 多花钱b) 赌错会有退票费。正常人都不会做这个决策。所以没多少人会去抢隔天的机票,数量正常,也还没起涨。但我看了一下退票规则。如果买了机票,最后不坐退票的话,一张罚500 RMB。所以如果我重买机票当保险,最后原先班机起飞了,我无非就是被罚十几张的退票钱。但是如果我坚持要是赌人品的话。赌错的话,那真可不是花钱能够解决的事。当然我买完机票的瞬间,原先班机真的被取消了。
  3. 发生这件事,大家的情绪都很慌。金钱损失是小事。原先行程泡汤,以及会议目的没达到,才是大事。所以先处理大家的安顿问题,以及安排压惊行程,才是重点。

订完机票后,我接连的就是定旅馆。也是相同的思维。

果然被我猜对了,我定完旅馆后,所有机场周遭所有空房都消失了。

其实,这个行程我们没有非去不可。旅费对我来说也不是小数目。我其实完全没有“强行冒险”的原因。

但为什麽我会做出这个“反人性反直觉”的决策呢?

当时我面临著两个选项,

  • A: 重买所有人机票+ 多定旅馆。表面上好像是多馀的,多花个几万人民币。事情没发生会被浪费。
  • B: 赌人品。坚持等航空公司宣布。宣布后再决定。这也是一般人会做的选项。但是如果飞机被取消了,我的损失难以估计。

两者都会造成我金钱上的损失。但是A 显然会开心一点会大一点。

但绝大多人会因为“不喜欢过去的投入变成了损失”,于是他会将“自己相信的选项”不理性的认知提升到变成了认定100% 发生的概率。

我的那位“倒楣同事”,他的决策逻辑就是类似的。明明有很多checkpoint,只要他退一步,就不会产生连锁倒楣效应。他说:

  • 他的飞机要起飞了。他在起飞前要是选择主动退票,能够退还的款项很少。而他不想承担这个损失。但他却忽略了,我其实也帮他订了一张机票。而他的代垫机票款的损失,我完全是能够帮他承担的。
  • 他的惯性逻辑是,既然公司已经定好了饭店。那麽这个饭店就是免费的。不住白不住。于是到了大坂还是一定要照原先的行程走住进我们原先预定的酒店。于是他费尽千辛万苦,花了高额的计程车费,执著折腾了接近八小时才抵达原订目的地。但却完全忽略了另外几个选项:
    • 他其实可以选择到了大坂以后,住机场酒店
    • 或者是他下车JR 附近直接找一间酒店休息

任何一个选项都不会导致他又累又饿。但是因为他的思考维持著原先的惯性“省钱”。于是反而遭受到了更大的损失。而最终他花的计程车钱与餐钱,完全足够他在离开机场后,好好的休息吃饭。

写到这裡,你明白了为什麽在重大事件前,要切换成概率思维决策了吧。

事实上,我在旅行时,几乎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採用概率思维决策。

这是因为,旅行这件事,是人类最容易使用惯性思维进行决策却遭受的事件。旅行,很多人会将这个事件认为是“换个国家”进行“日常活动”的一件事。却忽略到了外国,其实时间空间环境所有因素都改变了。在国外,治安、交易、价值观处处不同。所以以往你在日常生活中的策略,很多往往都是行不通的。

更别说,旅行里面的出行费用裡面,行动与住宿都是有高昂成本的。当你的行程(如飞机起降)受到阻挠时,后续的住宿与行李可能就会受到很大的牵连影响。当你又越避免损失时,反而会造成决定品质的严重下降。

让你更幸运 - 关键决策2:对冲思维

我在个人商务出行时。多半还会额外的做几件事。

  1. 买相对成本比较高的经济舱票,甚至是直接买商务舱票
  2. 提前半天或是一天出发
  3. 一定投保旅行保险
  4. 一定住某种等级以上的品牌饭店

极端情形下,我甚至还会多买一张多的机票“对冲”。

这恰好也是一般人最不喜欢做的几件事,原因也很简单,“多花钱”。

然而,这真是多花钱吗?

其实,如果你回顾过去自己不幸的出行史后,你会发现一个模式:

  • 每次都超支
  • 每次都delay
  • 少数几次机票被取消。但是补不到票,或改不到票。
  • 饭店住宿质量差

最后,可能你花的价格可能是跟我多花这些钱的成本是差不多的。

但是唯一不同的是,我可能“幸运”得到了“好结果”。

为什麽明明可以“省钱”,我却要“多花钱”呢?

这就是游戏规则的理解不同了。

很多人往往以为航空公司提供的便宜机票,是机票的“基础”价格,于是要他“再多花一些钱”去买“比较贵的机票”,肯定不乐意。

但事实上,那些“比较贵的机票”,才是航空公司“正常的机票”,它们多数允许容易的退换改签。而那些“便宜的机票”反而是“特价的机票”,有点像是麵包店裡面快过期的麵包,或者是NG 品。自然弹性非常之小,也不会有相对应好的客服服务。

再者,为什麽要保险。其实是在旅行途中,能够发生意外的概率实在太高了。保险是一个能够让自己损失,缓充转介到其他人身上的发明。你可以用相对低的代价,赌另外一个选择,来确保原选择一败涂地时,不至于损失都由自己承担。甚至保险的策略正确,有时候行程取消,保险赔的钱比你当初的旅费还高,反而赚钱。

行为金融学陷阱

值得一题的是,除了变动的大事件前使用惯性思维自动决策,容易倒楣。还有一种人类容易倒楣的决策模式。就是疯狂追逐收益。这在投资界裡面最常出现:不知道自己要什麽,过度优化收益反而导致的风险。

一般在投资界最常见到的就是一个股神,越玩越大,最后在中途就因为金额太大,一个黑天鹅险暴仓了。

你说这是不幸吗?其实这个不幸也是有原因的。

投资裡面有一门学科,专门就在研究人类行为的学问,叫行为金融学。人在面对金钱时,越会变得更加不理性。

比如说,在数学上其实投资的最佳解。就是买一门能够稳定长期获利,ROE > 20% 的公司。持续投资 1-20 年,就能得到非常可观的财富。直接财富自由。而这些公司,几乎是肉眼可见的,比如说微软、贵州茅台、台积电等等。

陷阱 1 : 为了虚荣心捨弃大概率的事,专赌小概率事件

但是,一般人却不会想要去投资这些股票。理由很简单,如果你投资这些白马股,放个 1-20 年,真的致富了。当别人请教你秘诀,你却说自己是买了台积电、微软,放 20 年不动,没有人会觉得你是股神。

但是,如果你在 2020 年初买了特斯拉,涨了四倍,人人却会羡慕你是能预见未来的股神。

但是,特斯拉这种机会很找吗?事实上特斯拉 2020 年为什麽能股价涨上天,是因为特斯拉在 2020 年终于扭亏为盈了。市场上对于这种烧钱的超级创新公司,有赚钱与没赚钱的估值是差距非常大的。前一两年,特斯拉也差点亏到破产。

我常打趣说,真实股票市场是长这样的

图片

股票市场烂公司何其多,而好公司显而易见(赚钱概率超大)。一般人却喜欢去赌那种机率不大看不懂的事,然后亏的一屁股。

陷阱2 : 追逐危险的 ROE

而另外一个容易不幸的决策。就是没有设定好自己最终要赚多少钱。

在投资圈裡面,这种现象多的是。

我时常劝我的朋友,如果要投资。最好先设定一个可行的财富目标,否则反而投资不成,反而会赔的倾家荡产。

为什麽呢?其实你可以观察到在投资圈裡面,很多人曾经因为投机短期赚很多钱,后来却负债累累。

为什麽他们会陷入这种境地。因为这是因为他们在财富设定上毫无观念。纯粹就是一直想著“我要赚更多钱”。

如果你只想赚“有限够用的钱”。其实按照数学複利目标,投资策略会很无聊,但是一定能让你走到你要的路。

但是如果你只是因为想要一直疯狂赚更多的钱。就会走到另外一个岔路去,我称之为“危险的 ROE”。

什麽是危险的 ROE 呢?

在投资的世界裡面,有两个常见规则:

  1. 越高的正报酬,其实也代表越高的负报酬
  2. 越高的正报酬,在数学上机率其实更低

图片

对比这几种投资标的。你就会发现比特币的赔率比高,但是其实机率更低上许多。

其实更精确的模型,更像是这样的。比特币更像是单一号码的俄罗斯选项。而投资优质股票是奇数、偶数这种选项。

图片

不同的报酬率(赔率)是会跟著概率变化的。我们在赌俄罗斯轮盘时,都会注意赔率与概率。但是在生活当中却不会。往往是用一种惯性思维去“赌”所有的事。认为好手气会不断延续。

所以当一个人没有设定你最后要赚多少钱的时候,甚至就会倾向去玩赔率越高的东西。从低赔率高概率的东西一直赌,赌到高赔率低概率的标的,觉得自己有时间看盘,觉得自己有时间逃顶,最后就会在注意力鬆懈时直接爆炸。

而这部是不是手气无法延续也不是不幸运。而是因为不知不觉中因为过度追求“利润”而逐渐切换到不同游戏。

所以人如何要更幸运。

  • 一:定义你要的结果
  • 二:定义你不要的结果

将结果写下来。用概率决策,用数学公式逆推。

自然也会没有什麽不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