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超人一等的思维¶
2019年我写了一本书《打造超人大脑》,收到很大的迴响。许多读者纷纷表示,这本书解决了他们长久以来的困扰:
- 书读得很慢。
- 老是有拖延症。
- 经常遭遇不幸。
为什麽会有这些困扰呢?根本原因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副灵魂再加上一台肉做的机器人。 但非常有趣的是,其实从小到大没有人教你使用你的肉体。所以我们只能用非常低效的方式,使用自己的出厂原装设备。
打造超人大脑:提高输入/输出处理速度¶
《打造超人大脑》这本书讨论的主题,是理解自己的肉体是如何运作的,然后骇进这台机器人的I/O装置,提高效率。
书中主要提了三种方式,可以快速改善一般人的输入与输出。
1. 用萃取关键字的方式跳读¶
我在《打造超人大脑》中介绍了“极速读书法”。这个读书法的原理与主张,是你并不需要读完一本书裡面的每一个字。相反的,在读每一本书时应该带著自己的问题去读,可以更有效地从书中找到自己心中问题的答案。
这种跳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能量的消耗。
读书会觉得容易疲倦,是因为有些人在从小被教育读书必须在心中默唸。读一本十万字的书,意思是在心中朗读十万字。
用跳读找资讯可以省下声音能量的转换损耗,更快总结我们需要的资讯,提高阅读效率。
2. 读书后立刻总结¶
第二部分的重点,是如何把找到的资讯记得更牢。
我们的大脑有暂存记忆体,但是这些记忆体的格子很少。如果我们只在大脑裡面读书,很容易读了新的忘了旧的。新的装进格子,旧的被挤出去。最常见的情形是,花了几小时读完一本好书却什麽都不记得,只记得“这是一本好书”。
极速读书法强调的是,阅读的时候立刻释放书中的重点到外部的储存空间“纸”上。并且在读完之后,“马上”总结整理累积起来的笔记,甚至分享给其他人。 为什麽要在读完后马上整理,而不是几天之后再整理呢?
因为我们的大脑会在睡觉时清除没有用的资讯。如果你不在时限内将资讯“烧焊”在身体裡面,就会忘记。
人类的记忆,比较像是一张蜘蛛网。如果你学到的东西,与这张蜘蛛网有关係,就容易钩住并且扩张。但是,如果与原有记忆没有关联,则容易在一两天之内被冷冻遗忘。
3. 用更有效的方式输出¶
第三部分是教大家如何快速高效地写作。
一般人会觉得写作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写作的本质是将大脑资讯有组织地输出。一般人会觉得写作很困难,是因为瞬间要有组织的输出这些内容非常吃力。
一般来说,输出可以分成四个动作:
- 提取记忆。
- 创作成新的记忆(非常耗能)。
- 在脑海中转成声音(非常耗能)。
- 转成肌肉讯号慢速打字出来(非常耗能)。
一般人并没有办法在短时间供给大脑那麽大的能量,去做複杂且耗能整理记忆、输出的动作。
所以我提出一个更有效的方法:先是整理有意义的常见问题,然后反向提取大纲,做为鹰架。
再然后透过直播,想像真的有人需要我的解答。相对有组织的输出答案。再借用科技的力量,将音档转换成文字。快速产出。
这种方式可以为自己省下很多能量,不会因为写篇文章,就把电量用光。用这种方法输出的稿子写好,之后再编修几次,理想的成品就出炉了。
这个方法乍看之下多了许多工序,实际上却能省下非常多的时间。
人类本质是一台没办法升级的电脑¶
过上述这三招,就可以让自己这组原装设备变得更有效率。
一般读者可能会觉得,我怎麽会没事就在鑽研这种 hack 自己的方法。
事实上是这样的。相信各位读者,应该现在每人都有一部智慧型手机。可能每两年也会换一部新手机。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一件事,手机厂商每年都会推陈出新,推出新版本的硬体,也会每个月更新软体,以供大家最新的需求,并且调整使用者介面与流程,更符合大家日常的使用。
但是,现在社会与科技日新月异。我们人类能够更新自己的硬体吗?或者,更退一步来说,我们有办法升级自己的作业系统去应对这个每十年就大变的时代吗?
显然没办法。所以虽然科技越来越先进,人类却觉得越来越恐慌,也跟的越来越吃力。
因为与机器比升级,对人类其实是很不公平的事。
人类不能换CPU(大脑)、记忆体容量好像也不能提升,不仅如此,键盘、喇叭、麦克风,都不能换。完全没有升级空间
充其量只能能做点性能保养,透过一些健康活动,让性能短暂地提升。比如做运动让体力变好,电池多了10%。
不过,这个改善方式也很有限。因为大脑能量多了10%,处理器速度有办法快10%吗?想想,似乎也没办法。再来,既然透过保养,提升自己的电力10%。那还可能进一步的可能多100%、1000%吗?好像也是不太可能。
所以我才会萌生研究《打造超人大脑》内的三个主题。是不是我们可以透过骇入自己设备的操作方式,调整I/O顺序机制,提升效率。
打造超人思维:提升大脑演算效率¶
而后来,我更在思考。除了骇入改造自己的I/O顺序之外,还有其他办法提升自己的效率与决策品质吗?
我是工程师出身。以前,我们在工程领域裡,如果团队遇到软体裡面有效率问题。第一直觉就是去查找代码,看看是不是演算法效率上有问题,修改结构去提昇自己效率。
于是我也在思考,相同方式,是否也能够平移回来思考思维升级的领域裡面。
因为一般来说,在一部电脑上,如果些程式本来自动执行的好好的,后来却当机连连。其实可能的状况,是后来解的问题越来越大,细节越来越複杂。所以是因为规模与複杂度的改变,造成原有机器负荷不了。
当初第一版的程式解法,绝大多数都是以比较直接与暴力的方法所设计。在问题规模小的时候,执行效率与速度还OK。但是,如果后来的题目越来越複杂,运行相同的解法,可能就会超吃资源,最后当机。
我发现人类在学习或决策上也有类似的情形。
比如说写作吧,用一镜到底的方式,去书写一篇文章,并没有很困难。但是如果也採取这种一鼓作气的方式去写一本书,可能就行不通。
我也发现人类解题也是类似的情形。
当人类遇到问题,其实 99% 的人只有一种解法。就是搜寻过去的经验。如果找不到,就看看周遭的人有没有类似的经验。如果再找不到,就看看书上有没有类似的经验。
如果眼前遇到的问题,过于奇形怪状,一直无法匹配的到。人类就当机了。直接宣告无解。
还有另外一种情形,是如果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还有时限上的限制,人类往往会粗暴的用直觉,执行过去一模一样的解。然而因为细节上的不同,所以不仅解不了原有问题,甚至还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我们称之为粗心或不幸。)
这种设计上的”撞牆”与 “Bug” 难道没有办法被修正吗?
十倍、百倍、千倍效率的祕密¶
Hack I/O 这件事,本身就是有一个有趣的思维。在不改变硬体的情况下,只调换使用设备的顺序方式,光是写作写作效率就可以提升一两百倍(比如说我最早之前写一本书初稿需要 6 个月,把时间降到了1个月,1週,到了最近“远端工作这样做”只花了1天。)
过去类似的经历还有:
- 参加程式黑客松:一天写一个网站,并把简报做完。
- 一个月裡做出一个创业网站,立刻取得惊人业绩。
- 60 天内就掌握一门学问
很多周遭的朋友都说,如果他不是认识我这个人,并且 Live 看我从头到尾做出来。他一定觉得我这些成果都是吹嘘。
但,这又是超级拼命的结果吗?我承认我做这些事情时真的很投入。但是这些结果也不完全是拼命的结果。
真要归类原因,也是调转顺序。
幸运的原理¶
除了可以有不可思议的工作效率外。我的朋友也曾经形容我是“超级幸运”的人。常常可以在平凡的事件上,撞上超级狗屎运,更上一层楼。若是遇上不幸事件,也多半能够化险为夷。
后来我发现,其实不是我特别幸运。而是我在决策时,所用的思维与一般人非常不一样。
所以当初看似些匪夷所思的决策,却往往在最后取得相对好的成果。
改进人脑的演算法与效率¶
这本书我会介绍三个手法:
- 换维
- 拆分
- 数学化
换维¶
人类做事效率之所以不好,绝大多数的归因,是因为思考角度是单一线性的。但是解一个难题时,面对的选项是无限分叉的。所以人类根本没有办法面对指数型成长的选项(如果一件事需要做 5 个决策,每个决策又有 2个选项,那麽最后有可能有 2^5= 32条路)。但是,人类採取的解题方法,又是记忆匹配法。所以,从记忆库裡面找不到类似的答案时,就容易进入死胡同,或做出错误的选择。
在这本书中,我会演示拆解不同的主题,让各位读者学到如何换维思考,跳脱经验的束缚,找到真正的答案。
拆分¶
也因为人类使用的解题方向,多半是拿整个大题目,在记忆库(过去的经验、朋友的经验、网上 Google)裡面搜寻。所以,如果题目太大,可能就无解。
又或者是当前的题目,是一个创新上的问题,这一类型的问题,在记忆库裡面也不存在答案。
我会展示,如何用特殊的解题手法。将这些问题拆解、改造、调换顺序成实际可解的问题。让各位读者学到完全创新且高效率的解决问题方法。
数学化¶
也因为我们在解题时,都是依据过去的经验。但是整个世界随著越来先进,所以未来的问题也越来越难。同时间,因为未来不是确定的。所以我们时常有许多烦恼不安。
在最后一个大区块,我会介绍如何将如何将眼前的问题数学化,“化不确定为确定”,提高胜率,让自己变得更幸运。
这本书能改变你的思维、效率、命运¶
我并不是一个鸡汤作者。所以在这本书裡面,我并不会告诉你我有多努力。人生的很多问题,并不是刻意练习,努力撞牆就能克服。
而神力、幸运其实可以是很科学的。
希望读者在阅读这本书能让演算法大幅升级,最终改变思维以及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