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第一章 演算法决定了你最终的命运

人好好的。为什麽要思维升级?我想这是各位读者在阅读这一本书时,所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我从前也这麽认为。以为人的命是天注定。每个人的命格都是一出生就被写死了。中间也许会有些许的变化。但总体结果不变。

因为,我周遭有不少非常努力的朋友。他们一辈子很勤奋,但人生始终在原地踏步。我周遭也有一些相对懒惰的朋友,他们相对轻轻鬆鬆,就过上比别人容易好几百倍的人生。

有时候,我自己在遭遇一些不顺遂时,也会想,人生真不公平。要是让我重来一次,或重新投胎一次,肯定不会遇上鸟事。

不过,这当然也是嘴上说说。想是这样想,也不可能真的这样做。人生不可能重来,现在也不可能重新投胎。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个机会让你重来,你有办法改变你的人生吗?

一款模拟人生的桌游“财富流”

2019 年。一个偶然的机遇裡面。我接触到了一款非常有意思的桌游“财富流”。

这个游戏,与网路上非常有名的“现金流”的玩法非常相似。原始的用意,也是一款金钱教育模拟游戏。透过桌游的模拟,让玩家得到财富管理上思维的转变。

刚开始接触这款游戏时,我本来也是觉得这款游戏,充其量只是一款现金流copycat 的游戏。

直到跟不同的玩家,打了几轮以后,才发现这游戏,并没有表面上的那麽简单。它并不仅仅只是一款金钱教育模拟游戏。而是一款极其贴近现实的决策模拟游戏。

从桌游裡看人品

一直以来,我算是个重度桌游玩家。一般人对于桌游的印象,大多停留在“桌游”=“大富翁”的印象。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世界上有几千种不同的桌游,专门阐述不同的主题。

我喜欢打桌游的原因,是因为桌游世界非常有意思。一般来说,每一盒桌游,多数都让玩家在短短的一两个小时(中小型桌游)学到非常多有趣的知识。甚至,透过同一款游戏,多次不同的游玩过程,还能领悟出不同的学问。

在众多桌游当中,我最喜欢的一套是“卡坦岛”。这一款游戏,也是我进入桌游世界启蒙的第一款游戏。我喜欢卡坦岛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款游戏,跟创业非常相似。一开始开局需要计算机率、中局需要策略佈局调整、不时还要跟同场玩家谈判交易,而且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当然,桌游好玩的地方并不只是游戏本身。好玩的还有玩家本身。

因为,桌游需要人玩。一个桌游最好玩的部份,通常还是玩家的互动部份。一个游戏,可能本身没那麽有趣。但是因为桌游的随机性,加上游戏机制需要的玩家互动,可能就会爆出精彩的火花。或者,又让你看到不同玩家不为人知的另外一面。

知名港片《呖咕呖咕新年财》裡面,有一句经典台词让人印象深刻:“牌品不好就是人品不好”。这部片刚上映时是 2002年,我才刚念大学,看到这段台词,本来觉得这段台词也太绝对了。

出社会以后,我开始学习打桌游。才发觉戏裡面的这句话是真的。在公司裡面玩桌游的同事,打起来气氛融洽在业务上合作起来很愉快。而那种玩起来动不动臭嘴甚至翻桌的人,合作起来还真是难受,团队气氛被搞烂、业务被玩炸根本是铁定的事。

我在研究游戏理论时,才发现这句话为什麽这麽准确,是因为游戏本身就等于“简化的世界”。所以一个人在简化的桌游游戏裡面,很容易会显示自己对一件事的下意识反应与直接情绪。

这也让我恍然大悟,为什麽古时候人谈生意,总要先在家裡约场麻将。因为商场上输赢这麽大。如果不知道一个人的牌品,如何放心跟一个人合作。也因为桌游能够直接显示玩家的底层决策与真实人品,所以后来我自己开公司时,也很喜欢不著痕迹的约同事一起玩桌游,看看他们的真实底层操作系统。

一款游戏,看到完全不同的人生

在我玩到财富流这款游戏之后。因为觉得财富流的游戏过程与相对的游戏结局,真的太贴近当时参与游戏时玩家的人生了,几乎是将他从出生到当今的人生重演了一遍,还预测了结局。所以我兴起了一个念头,我想要找很多人来玩这款游戏。看看是不是这款游戏这麽准。而且,如果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再重来一遍,每个玩家会做出什麽决策?

我找到的第一批玩家,当然是我公司裡面的同事。因为公司还是要上班,我将同事分成了四组,按照下面的顺序约同事来玩:

  • 初级研发工程师
  • 初级非研发工程师
  • 资深研发工程师
  • 高阶主管与行政秘书们

这个游戏的基本游戏精神是希望教会玩家规划理财与人生战略,知道藉助个人财务报表的规划。透过游戏知道自己为什麽无法财务自由的原因,从而脱离无穷迴圈。

在游戏一开始,玩家要在盘面上选择自己希望的人生终极人生愿望,可能是:

  • 世界旅行
  • 买岛屿
  • 举办个人演唱会
  • 办大学
  • 非洲旅游

等等。

这些愿望的价格从人民币100万到1亿不等,精力花费是15至30点不等。游戏盘面分成内外两圈,你在内圈会经历人生的一切,诸如:

  • 结婚
  • 生子
  • 逆流
  • 机会
  • 觉察
  • 行情

另外一圈是外圈。从内圈出到外圈的条件是:被动收入超过了你的支出,也就是财富自由状态。外圈的现金倍数是内圈的100倍。在内圈裡面的赚钱机会可能是数千到数十万不等,在外圈裡面的赚钱机会是数百万到上亿不等。

游戏胜利的条件:在生命消逝前(游戏模拟20至60岁)赚到2000万,或者是走到你在外圈原始设定的终极愿望上,并且完成愿望。

跟美国的现金流游戏一样的地方是:

  • 玩家必须注意自己的人生财务报表。
  • 被动收入必须超过支出。

财富流游戏不一样的地方在于:

  • 除了地产、股票、企业之外,新增了副业。
  • 并不像现金流的设计,胜利手段主要在地产投资上。游戏裡面获得财富自由的方法有千百种。
  • 增添了精力设计,在游戏裡面投资地产、企业、股票、副业,都需要耗费精力。
  • 每个职业有不一样的起始精力,比如说祕书、客服的工资低但精力高,医生与工程师的工资高但精力低。

每个职业的精力初始点有3到5点。游戏最多允许玩家有2点透支。如果透支超过2点,玩家就会死亡。比如说,兼太多副业,遇上团体逆流COVID-19就有可能死亡。

所以玩家不能无止尽地追求金钱,也必须好好管理精力的使用。

虽然说,在游戏裡能够达成财富自由的方法有千百种,不过主要核心攻略还是那几招:

  • 前期积攒原始资本(副业、股票投资都可以)。
  • 中期与人合作开公司或买房产投资,让自己的被动收入超过总支出,离开内圈。
  • 也可以不用那麽辛苦,儘量降低日常开支,找老闆带你出圈。

每一场我都下去一起玩,看到了完全不同的世界。

一般的研发工程师

在这一区,我玩得非常辛苦。

游戏裡面有四种机会:副业(主动收入)、股票(一次性收入)、房产(被动收入)、企业(被动收入)。

和一般的研发部门同事一起玩,我发现他们非常勤奋,而且这股勤奋像是病毒会传染一样,每个人都独立打四、五份工,每个人的游戏人生都很辛苦,到了60

多岁都没有获得财富自由。

他们不太看股票,认为风险太高。房产与企业之中觉得企业太贵,做不起。

玩游戏的时候我也被他们传染了,拚命拼副业。但是后期我稍微做了一点不同的策略,在凑够了钱后,直接搞了个企业出圈。

和他们一起玩让我打很多份工很辛苦,觉得人生好惨。

一般的非研发部门同事

这一场就没有那麽极端,这一场的玩家没有把全部时间放在副业打工上。会去看一些股票,寻找其他的机会,做一些小合作。合作凑钱办企业,获得财富自由的速度就会快一点,人生不会那麽辛苦。

比较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家愿意合作,但是彼此会算计,有点爱计较,所以失去好几个合作机会,甚至在合作前因为小条件谈不拢而拆伙。

我在这场要凑局,好几个机会被爱计较的同事直接破坏,打得我烦躁不堪。让我意识到,人生要远离爱戳别人爱计较的槓精,跟他合作不会有好结果。

资深研发工程师

这一场就非常有趣。资深工程师,不会把太多的时间放在贩卖时间换钱的副业上。他们的策略先用专业累积一些资本,然后再进行投资上。

而且,资深工程师与初阶工程师在玩游戏非常的不同点在于。初阶工程师非常勤奋也玩命,但不与同桌玩家一起合作,活生生把游戏打成了单人版。但资深工程师乐于与同事一起合作,而且桌上的玩家,也是他们平常一起天天合作的同事。

所以后期在办企业时,大家几乎没花什麽时间分彼此你我,有机会先合伙做了再说。所以财富自由来得非常快,大约40多岁就离开内圈了。到了游戏结束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出圈了,身家累积数百万。

高阶主管与祕书组

这一场就更厉害了。在场的人有公司财务、助理、公司律师。他们最大的特性是几乎连一张贩卖时间的主动收入卡都不愿意尝试,每个人都瞄准投资、房产、企业。

而且游戏财富自由的人竟然是我的两个助理,他们的特点是愿意跟人合作,本身带幸运值,最后资产累积到几千万之谱。

这四场打下来,相当刷新我的三观。

过去,我打过不少桌游,绝大多数的桌游心得,都跟网路上的评测心得差不多。甚至也有最佳玩法。

但是这款财富流游戏的过程与结局却是千变万化。可以说,每个人对人生的价值观、与伙伴的合作方式,决定了他在游戏中最后的结局。

在这四场中,我都有幸走到外圈财富自由,只是辛苦程度非常不一样。

不同文化价值观,决定了不同的行动方式

2020年,因为疫情的关係,我在春节返台之后,就一直没出过家门。到了5月,台湾的疫情终于缓和。因为实在想出门社交,所以想约人打桌游。一想打桌游,我就想到了财富流游戏。

职业特性的竞争思维

我很想在台湾看看我的朋友们会玩出什麽结果。所以上网约人玩。本来只想找6个人玩,没想到大家这阵子太闷了。结果竟然有30多个人报名。所以最后我只硬著头皮好些场。

报名的人来自各行各业,第一场甚至来了很多位医师。所以我甚至把玩家分成了一般人桌与医师桌。

不得不说医师桌的特性真的不一样。一开始医师们开局就打定主意不办贩卖时间的战略。直攻股票、房产、企业投资。比较特别的是,医师桌尝试翻了几次房产、企业,觉得价格太高以后,就不打算再尝试。

不过中间发生了一个事件,有有个手气好的医师,在前几圈玩股票赢了十几万,本来其他医师投资股票时略显保守,一看到有玩家赚了这麽多钱,突然间杀红眼,大家纷纷大手笔开始炒股,将游戏活生生变成炒股大赛。

几乎每次翻到机会就只愿意买股票。场上的教练多次劝他们要不要买点房产、企业,他们都听不进去。

虽然股票几万几万地赚,但是累积速度很慢。到了五十多岁才有人突然清醒过来,问要如何才能财富自由。

教练很无奈地说:“刚刚已经说了很多遍啊!合作买房产、企业!”

医生们还是半信半疑,大家始终对于“合作”这件事有疑虑。

游戏结束后,我对这样的玩家特徵有点好奇。好奇私底下问了其中一个医师玩家,为什麽会呈现这样的局面?

他说:台湾的医师从小到大都是第一名,所以天生就非常热衷于“赢”与“竞争”。所以一旦有人领先,他们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要比赛。所以才会不由自主的将游戏变成了炒股大赛,而忘记这个比赛一开始的目的是要赚到尽可能多的钱,实现财富自由。

甚至杀红眼后,虽然听到场边教练的游戏建议,下意识也听不太进去。

市场大小造成的合作/竞争意识

而在带领大家玩这个游戏时,我并没有刻意说明这是个竞争游戏还是合作游戏。

但是就看过这麽多玩家游玩的经验,我发现中国玩家往往很容易开启合作模式。当大家发现赚钱速度太慢了,就会开始和其他玩家商量如何合作,加快赚钱速度。

但是台湾玩家却截然相反。绝大多数的台湾玩家在初期往往会把这个游戏视为竞争游戏:有些人独善其身自己赚,有些人就是看别人做什麽就跟著做,开启竞争 模式,甚至自己不赚钱,专门黄掉别人的交易。

从这裡面发现了两岸预设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在中国因为机会多,但风口消失很快,所以玩家对于机会的态度,就是先合作干一票再说,合作分红再慢慢谈,是正合思维(造成竞合双赢的局面)。

台湾因为机会少,甚至要在领域内拿到第一名才有办法活得好,所以常常开起竞争模式,钱还没赚到,就先杀的你死我活。

对财富的看法决定了自己的世界与命运

有一场很特别,让我留下深刻印象。那次来了12个人,有之前玩过的玩家,也有没玩过的新手。我直接将他们照游戏经验分成两桌各6人。

在新手桌有个玩家,非常希望我在游戏开始前详细为他解说游戏规则,我给了他官方的游戏规则,但也告诉他,光看官方解说没什麽用,因为游戏规则差不多就是人生规则。

先看过攻略也没用,因为玩家的底层值观会主下意识的在玩游戏的时候,做出让自己安心的决策。所以,知道别人怎麽赢,未必自己在游戏裡面就能那麽赢。

他并不是很相信我的说法。果然,他这一场打得很辛苦。因为在遇到合作机会时,他虽然知道要合作,但是也害怕合作。

另外一桌,因为已经是玩过这场游戏的玩家了。所以他们达到财富自由的速度非常快。我就提醒新手桌玩家,要不要趁间隙空档,过去观摩一下别人财富自由的方法。

但是这一桌的玩家不以为然(开局之前很想知道别人怎麽赢,但是自己在人生苦战时,又不想要知道别人怎麽赢)。游戏又过了几轮,我又再次提醒,我以前在这个游戏裡面,曾经玩到数亿资产的结果,想不想知道我的战略。他们投来了我在炫耀的眼神,也没有想要理我的意思。

这一桌在终局,没有人得到财富自由。场边教练在盘边观战时,好心提醒他们可以向银行借贷槓杆一下,跟别人合作办个企业,就比较有财富自由的机会。但是他们无动于衷。每个人都想靠自己的努力上天,但是一直失败。

直到游戏的检讨环节,在开场时曾经向我问过详细规则的玩家,才向我提起他在游戏裡面他观察到一个战略(却始终没有付诸实行),询问我是否可以这麽做。。我说是啊,当然可以,游戏没有明文禁止,就是可以这样做。

他开始怪我们没有主动提醒他这个规则。

我的回应是,他在开始之前要很详细地想要知道所有檯面上的规则,但是遇到了檯面下的规则,为什麽没有主动询问呢?每个教练都强调,游戏裡遇到问题都可以马上问。实际情况是没有人开口问,甚至对教练给的建议无动于衷,也不打算採取行动改变现况。

我也开门见山地说,既然大家都渴望财富自由,但是刚刚教练提醒你们去看别桌如何财富自由时,大家怎麽都露出一副不屑的样子,好像别人有钱是他家的事?

场子裡面没有牆,何不花个一两分钟,走去看看隔壁桌怎麽打,再回来改变自己的玩法呢?

大家听了突然如梦初醒。是阿!为什麽我们要下意识仇视并且屏蔽别人赚钱的战略呢?

富二代为什麽容易家破人亡?

在我开的桌裡面,还曾经来过有一个更有意思的组合“富二代”。这个组合的由来,是因为公司裡面有位同事刚刚大学毕业,他的寝室室友都是富二代。听到他上班的内容是打桌游,非常羡慕。

正好他的室友都刚出社会,都在找工作。于是我让同事以“打工”为由,付他们打工工资,商请他们来玩这这个游戏。

为什麽这场游戏让我印象深刻呢?

因为我遇过的游戏玩家,在这个游戏裡面,可能会遇到各种状况:贫穷、运气不好、精力透支、打得辛苦。但是很少人会玩到病死,或在内圈就直接破产的。就算是真的运势不好,也顶多是到了60岁还穷哈哈。

但是这一桌的玩家,竟然有三个分别在35岁、40岁、45岁破产或病死出局,打到桌上最后只剩一个玩家,而这个玩家到60岁还在苦苦挣扎。

我从来没看过这样的结果,连我自己都很惊讶。

为什麽会有这样的的游戏结果呢?我发现这桌的玩家在现实生活中零用钱虽然很多,但是他们业馀的兴趣却是炒股。甚至有一个玩家还立志当股票名嘴。

当然,这位未来的股票名嘴在游戏时也非常热中于投资股票,在游戏裡面也早早押到一个微课讲师的副业。但是他却是游戏裡面死最早的。因为在游戏中,他很早就将资产a* * in买药业仙股,甚至买不够,还把所有贷款额度都花光拿去买股票,压垮自己的现金流。

结果游戏裡面触发一个团体逆流事件:他买的仙股内线交易下市了,所以他的全部身家直接归零。在现金流被压死的情况下,又走到个人逆流,更是祸不单行,失业了。不仅如此,在逆流过程中,他的近况又再一步恶化,家人竟然住院了,也要花一大笔支出与精力。他是游戏裡面唯一没有保医疗险的人。

其他玩家虽然跟他交情不错,也想救他。但是其他人一样也跟他一样买了很多股票,也赔了很多钱。没有人有钱有精力救他。于是他的结局就是在 35 岁宣告破产后死亡。

游戏裡面另外两个死亡的玩家,一个是前期借钱买太多股票蒸发归零,后续得打很多份工才能维持开支,不要说合伙办企业了,他连维持正常现金流都有困难。而一个是花花公子,生了很多小孩,游戏裡面一直要去借精力,停下来休息。他们得一直靠暂停回合取得两点精力,才能继续下去。

这三个玩家跟其他场的玩家最大的不同是,其他非富二代玩家,当发现自己走倒楣运时,都会停下来思考自己的战略,尝试一些其他不同的策略来改变自己的现况。

但是这群富二代不曾停下来,只是不停地跟银行借钱,和朋友借钱,然后继续往前衝。越努力挣脱,陷入泥沼越深。而场上的玩家不是不愿意救,而是没有能力救他们,所以这些玩家是死于没有朋友救。

这场打下来,我突然明白为什麽世界上的富二代下场多半不太好,因为他们不知道钱是怎麽赚来的。这些玩家打从出生就非常有钱,可以随意乱花。所以人生解决事情的战略,就是用钱摆平,然后继续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事,不想改变。

而一般人因为赚钱辛苦,被毒打之后至少会退一步思考自己的策略是否有误,寻求他人意见、尝试新策略,一直想办法尝试到成功为止。

要改变命运,就要改变你的演算法

我在网上曾经发表过这些游戏故事,意外在我的朋友圈裡得到很大的迴响。虽然我没有刻意推广这套游戏,但是这个游戏还是掀起了一小阵风潮。

任谁都没有想到,从一个游戏裡面可以看见这麽多人生道理。

吴军在他的《见识》一书裡提到一个观点:

什麽是命呢?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取决于两个因素:

  • 环境因素

  • 自己对未来走向划定的方向。

决定个人命运的因素掌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裡。命就是一个人看问题和做事情的方法,如此而已,但它们却决定了人的一生。一个人看似运气好,其实是他的命好。命好,是因为他有独特的思考方法和行事方式。

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过得很辛苦,财富流游戏提供你一个重新再来的机会。但是,我看到很多玩家第一次打游戏时,不管有没有看过网上的攻略,还是在游戏裡重複了自己的人生,却没办法让游戏结局变得不一样。

唯有他们被游戏了毒打了一遍之后,被教练点破盲点之后,彻底改变了看事情的角度。第二次玩游戏,结局才有改变。

所以我在这本书裡面不急著讲方法,而是希望透过这一连串的桌游故事让大家知道,人生最重要的是升级底层演算法。

我们没办法改变我们的硬体,但是我们能够升级演算法,这样才能把你带到不一样甚至是想要的那条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