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笔记¶
在上课时,笔记需要有组织性和完整性,以便后续複习和学习。
做上课笔记,很多人纠结的重点在于可能是要专心听还是专心记。要用笔记、打字记还是拍照记?
但我认为重点都不是以上。而是要先釐清课程的格式。
一般来说,市售课程分两种,一种是概念听讲型、一种是流程操作型。
听讲型的课程是上课时,老师说你听
实做型的课程是上课时,老师示范你操作
这两种课程的上课笔记操作方法,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
听讲型课程如何做笔记?¶
听讲型课程,比较常见的情形是演讲或者理论课。
但坦白说上这种课时,非常赌运气。有的老师一次就能吸住学生注意力一两个小时,让学生直到下课都还依依不捨离开。有些老师,刚开场五分钟学生想放空逃离,或者直接去找周公。
若是遇到后者的情形,真的会非常倒楣,烂老师东拉西扯,自己又无法离场,甚至还得聚精会神,想办法从裡面找到点乾货,来对得起当初自己交的学费。
但无论老师本身能力如何,上课做笔记本身就是一件挑战度相当高的事情。
因为老师提供的信息是通过声音传递的,你必须先将声音转化为脑电波,并过滤出需要记录的内容或者你自己的想法。
而且你无法快速跳过每一秒的声音。
这也是为什麽上课会让人感到疲惫的原因,无论是否做笔记,都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
然而,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做笔记,降低做笔记的成本。
Step 1: 开录音笔¶
在上这种听讲课时,我建议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开录音笔。
第一个好处:资讯不会漏接,而且下课时,甚至就能拿到听译服务的逐字稿进行複习。
第二个好处:当自己知道无论如何都有录音笔音档垫底时,大脑就不会那麽紧张,害怕漏接了什麽资讯,而在一开始就消耗了不必要多的注意力与能量在纪录(Record)资讯之上。我们可以可以将大部分的能量分配给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产生与捕捉洞见)。
Step 2: **观察老师授课结构¶
老师的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有些老师只是擅长表达自己的经验,但实际上他们的授课内容可能杂乱无章,甚至会浪费很多时间。
然而,高效的老师会为他们的授课内容建立一个清晰的结构,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吸收知识。
我建议在上课时,不论老师的教学能力如何,都可以花一些时间观察老师的授课结构。因为一旦你瞭解这堂课的结构,你就可以像有进度条一样上课了。
这样的观察让你能够专注于你感兴趣的议题,同时放弃你不感兴趣的议题,从而节省精力。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提高你的学习效率,并且让你更容易记住所学的知识。
步骤3:转换成主动式学习心态¶
听讲课让人感到疲劳的原因是听课者不知道讲课者的教学目标,只能被动地听取讲课者提供的信息并搜索答案。
听课者预设所有的资讯都应该是重要的,因此花费了大量时间解码每一段资讯。但最后80%的资讯都是不重要的,能量都被浪费掉了。如果讲师没有讲授技巧或者没有重点,那麽这堂课的学习效果将非常差甚至等于零。
所以换个角度,如果我们上课前先准备一些自己原本就很感兴趣的问题,专心在这堂课裡找答案呢?
有了这些问题,再加上观察结构。我们就等于开了滤镜模式,等于所有内容都可以放掉,等到出现自己觉得相关的关键内容时,再专注即可。
这样的心态与方法,就不会让自己在上课时非常累,甚至反而最后甚至会产生“这门课非常棒,我想知道的都得到了解答”。
这是一种非常不同的积极成果。
即使你错过了某些部分,也可以通过后续的录音听译和笔记来弥补。看文字和做笔记的好处是可以直接用眼睛搜索要找到的资讯,并随时快进倒退,而不必从头到尾重新听一遍。
这样你就可以专注于你感兴趣的议题,而放弃你不感兴趣的议题,从而节省精力。
这种主动式学习心态不仅能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Step 4: 只记自己的感想¶
使用这种方法,你就不需要只是机械地记录老师讲的内容,而可以专注于写下自己对于所学知识的感想和发现。这样的笔记方式能够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的内容,并且让你在回顾笔记时更容易回想起当时的思考和感受。
这样的笔记方式才是你上课真正想要得到的结果!
Step 5 : 重新讲述一遍你的心得,并录影存档¶
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
在上完这门课时,立刻找同学、直播、录影讲一遍这个课的 ORID。
ORID指的是:
ORID 是
- 我看见了什麽
- 我感觉到了什麽
- 我领悟了什麽
- 我决定去做什麽
为什麽“立刻重述”这件事情这麽重要呢?
这是因为在上课之后,我们刚刚得到一些资讯。这些资讯,在我们的大脑中,还仅是一些零散的想法与线索而已。
而经过当场讲述这个方法,可以立刻在脑子裡面粗略建构一段用自己观点表达的“完整新记忆”。
这才是能让大脑真正产生有效索引的方法。因为大脑本身,只会纪录
- 有具体结构的资讯
- 与我有关的资讯
- 否则过了几天,不管当下自己抄了什麽,记录的多详细,当天没有经过这样一轮的索引创建,大脑一样会把这些“影像”冲刷的乾乾淨淨。毕竟人类内建的“行车记录器”硬碟储存空间有限。
这当中该注意的诀窍有几个:
-
强烈建议在上课完的中午或晚上,立刻做一遍。记忆是有关于保存期限的。这个方法等于是立刻作保鲜处理,确保你的记忆能够长期保存。
-
讲述比书写更有效。而且讲述会在大脑中产生声音记忆,这样可以更好地记住内容。
-
讲述的内容比书写或打字输出的内容更多。录制下来后,又可以转化为逐字稿,这样你可以更详细地回顾和总结课程内容。
-
在当周重新整理资料。口述只是记忆巩固的第一步,将它整合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需要进一步的整理。在后续章节中,我们将深入讨论整理的技巧,帮助你更好地整理和组织学习资料。
实做型课程如何做笔记?¶
在参与实践型课程时,有几个方法可以帮助你有效地做笔记:
-
录制视频或拍摄照片:如果允许的话,使用相机或录影机记录老师的每一个步骤。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在实践型课程中,程序性知识的步骤顺序非常重要。这样你可以在需要时回顾和模仿老师的动作步骤。
-
问问题:如果你对老师示范的步骤或顺序有疑问,可以在下课时询问老师。这样你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麽顺序是这样,以及一些细节的好处。你可以使用录音设备记录下老师的解释,以便日后回顾。
-
进行练习:回家后,立即进行一遍的练习。这样可以帮助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练习过程中,你可以将自己的练习结果进行一次讲述的 ORID(Objective, Reflective, Interpretive, Decisional)分析,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内容。
-
多次练习:在当周至少要做三遍的练习。这样做的原因是,在学习程序性知识时,我们需要使用肌肉记忆而不是大脑记忆。通过多次练习,你可以更好地培养肌肉记忆,使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更加熟练。
总之,实践型课程需要採用不同的笔记方法,包括录制视频、问问题、进行练习和多次练习。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内容,并提高你的实践能力。
这样做的原因是,在学习程序性知识时,我们需要使用肌肉记忆而不是大脑记忆。
没有万用笔记本与软体,但有超级捷径¶
为什麽在本章我们要将“记录”与“应用场景”各个分开讲述。是因为很多人在学习笔记技巧时,认为使用一种笔记本格式或一套笔记软件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即使是在上课中,笔记也可以分为听讲型和实践型,侧重点也不同。因此,对于接下来的四个场景,我们将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法。
透过上课例子,我们希望向大家展示笔记技巧并不仅仅是暴力记忆和整理这麽简单。然而,将其分为不同的场景并不是为了让笔记技巧变得更加複杂,而是反而要让笔记流程更轻便、结果更有效。
我想要强调的是,要做到有效的笔记,不是通过用大量的粗暴记录和整理来消耗人体能量。
要做到高效的笔记,我们需要先思考,我们做笔记的真正目的是什麽。然后,利用人类天生的机制和现代科技,找到最简单的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