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如何挤出零碎时间整理笔记

我们讲完了整理笔记本身。接下来想要谈谈,如何抽空整理笔记。

我们都知道整理笔记是重要的。但,怎麽挤出时间整理这些线索、资料、资讯呢?

这个议题是多数人不愿面对的最大问题:知道整理笔记这件事是重要的,但我就没有时间去做阿!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棘手。

但本质上,我认为这个问题,与另外一个问题“什麽时候有办法挤出时间读书”?本质上是差不多结构的问题。

我对资讯淘洗的看法是:

读者可以将书/笔记视为未经清洗上面还沾满泥土的蔬果。

而我们之前在学习上的误区,常是以为这种型态的蔬果可以拿来生吃。最后吃下去却三两下消化不良、拉肚子。

其实呢,要消化这些资讯,与吃蔬果一样。

本来就需要清洗、切片、烹调(就算想生吃,至少也要切块到能塞进嘴巴吧!)。

但,没有时间做饭怎麽办?而且是一整块的时间去做饭。

别担心,现代人,除了学术研究机构的人之后,有谁是有一整块时间做饭的奢侈。

但我们可以把做菜的阶段划分出来,你就可以发现,其实他们是可以利用零碎时间进行的。

1. 买菜

买菜可以想像成是从外面吸收资讯。可以是上一堂课程、读一本书、听一场讲座,路上闲晃捕捉。时间不拘。

2. 洗菜、切菜

洗菜是将这些买进来的菜,“标准化”[[03-1-提取:将线索变成资料]]提及的标准化手法)。

将外面的泥土刷乾淨,并且放入冰箱内。至少得做到想用时,知道放在哪裡,而且塞得进去冰库,到时候也拖的出来。

这需要一些比较长的时间,建议週末作。

3. 做菜、试吃

因为在前一道工序,菜都先被处理差不多了。这时候需要烹调通常只需要切片或加热。所以通常花不了多少时间:大概 30-60 分钟。

通常是精炼关键字、流程梳理,笔记归併。重新增添删减旧笔记

4. 消化

而内化后重新分享,可以是小的也可以是大的。

  • 小的:FB 上随手的感想,直拨上的简单心得分享
  • 大的:认真的长文发表,投影片整理,课程设计

经过这样的重新安排,各位读者是不是发现,其实“持续性”整理笔记,其实门槛并没有想像的高,反而比原先的旧方法高效许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