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算成功的一半¶
互联网上获取一切资讯都很便利,但是也存在一种危害,那就是如果你想学什么东西,太容易得到所有相关知识,从入门到进阶,从进阶到资深,全都可以随手拿到。不单你可以拿到,还早有人很贴心地帮你做好了总结分析,帮你降低理解难度,让你可以一开始就可以接触到极深处,更让你觉得自己已经「懂了」。
这和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模式不一样。师傅带徒弟永远不可能一上来就让徒弟看到技能和知识的全貌,师傅总是会极为严格地控制徒弟现阶段所能接触到的知识内容,入门就看就学就练入门知识,什么时候判断徒弟纯熟掌握了,那么就再给出多一点点,不要陡然爬坡,但也不至于让徒弟学起来太过轻松。于是,那么一点点再一点点,徒弟通过严格受限的知识传授,一步步爬上顶峰。
我自己通过实践,觉得后一种模式更好。因为所知有限,所以人的心思就不会乱,随时从一处跳到另外一处,自己产生出种种想法。这样点滴积累的方式,最大的益处是可以让入门这件事发生,而入门是成功的一半。
入门的意思不单是掌握最基础的部分,还意味着已经通过训练养成了良好的理解和实操习惯,而这种习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会贯彻始终。而前一种方法不存在入门,因为上来就可以看到全貌,人就在不同的层次上反复横跳,所以,它只有陌生和熟悉的区别,从全无到全有只在一瞬间,然后就只有提升熟悉程度一件事。反反复复横跳,每天东学一点,西练一点,最终混成全熟,但如果个人不算是很聪颖,那么可能要花费更多时间。
用写作来举例好了,网上这个写作训练营,那个大师写作手册,随手就可以搜出来一堆。人们看完这一堆,信心满满觉得自己懂了,然后自己上手去写一篇,却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什么都写不出来。所以,我这里几乎每天都会有读者留言,问我如何写作。
对此,我有些时候回答,有些时候完全无视。有人觉得我在摆谱,也有人觉得我喜怒无常,行为难以预测。不是这样的,我也有我答读者问的标准。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我会优先回答?
--- 首先是词语。如果一个人留言时使用的词语准确,那么我就觉得这个人是可以沟通的,因为他使用中文时有良好的基础。相反,喜欢加上各种表情符,各种网络当下流行语,乱七八糟使用标点符号乃至根本不用标点符号的人,我看了都懒得回。以这样的方式使用中文,还问什么写作呢?大家没有沟通的基础。
--- 然后是句子。如果一个人留言时能够写出结构完整,表达顺畅的句子,那么我会很愿意仔细阅读他的留言内容。能够写出这样的句子,在人群里也属于凤毛麟角,说明在写之前自己已经想清楚要说什么,而且刚好有足够的技能把意思顺畅地表达出来。人更愿意和那些能把话说明白的人沟通,这是个常识。
--- 最后是段落。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在讲述的时候都会带有某种个人色彩,如同隔着文字能看到一个人的音容笑貌。而要塑造出这种个性来,他就需要在一段话里安排好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如何转折,如何铺垫,如何上下关联。看一个人写一段话,大略就能猜到他写出一篇文章会是怎样的效果。在段落这个局部里,同样能看出一个人的思考方式。一般来说,有个人想法才会有文字性格,有文字性格才值得他人阅读。
我的这种标准是基于一种个人判断: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标点符号,不能很好地对待中文单词,那他就不可能写出什么好的句子。如果一个人不能很好地处理句子,准确顺畅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那么他就不可能写出什么好的段落。如果一个人不能很好地处理段落,说明想法混乱且不稳定,那么学更多写作技巧只会是麻烦,不大可能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来。你回答他什么,都是错的,也有无用,完全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
写到这里,我都没有讨论过什么文笔、立意、结构一类的概念,而只是在讨论最基本的标点、词语、句子、段落。没错,它们都是写作最基本的部分,从小学到中学老师教的就是这些东西。然而,大多数人却不能熟练掌握,也就是说,他们并未入门,却觉得有什么技巧性的、系统性的东西,可以陡然让自己的写作水平提升一大截。马步不愿意扎,却到处找轻功秘笈,那怎么可能飞檐走壁得起来?
先是用对标点符号,然后是选对词语,再然后是写对句子,最后是写好段落,这里头的原则都是一致的,对于写作的理解也是一致的,能持续稳定地做到这几件事,就算是已经入门。这时候再去看写作教程,写作书籍,也才谈得上正确理解,也才有希望学习其中的技巧。这时候尝试去写作,从记叙文开始,也才有可能完成全篇,而且多半写出来的文章本身也过得去。
而在其后的学习中,入门时候的经验和习惯也将继续维持下去,不会出现更高的原则,更高的规矩会去把它们给「覆盖」掉,让人去接受一套新的标准。所以我说,入门算是成功的一半。能入门,在任何领域内怕是都能刷掉一大半的人,这也是很多资深人士终生维持基础训练的原因。有进阶的技能,有更深奥的理论,但是基础训练让人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一切都需要从这里出发。
互联网上一切随手可得,我现在认为不是什么好事。它让人轻易地跳过入门这一步,直接奔向后续的进阶和高阶知识,但是对应的基础训练,基础经验并没有同步产生,于是空有一堆概念和知识,个人却无以为继。那句著名的「从入门到放弃」,应该说的就是这回事。而所谓「知识的诅咒」,一方面是在讲入门之后就忘却了入门时候的心,一方面也是在讲知道得越多,对于实践的妨碍反而会越大。
认认真真去入门,这才是一切的开始。